



IPO市场整体表现 - 自2023年8月27日证监会提出"阶段性收紧IPO与再融资节奏"的827新政以来,A股IPO市场呈边际回暖态势,但"快节奏IPO时代"难以重现 [1] - 截至8月31日,年内已上市67家企业,同比增加8家;募资总额656.13亿元,同比增幅达55.23% [2] - 年内无新股IPO上市首日破发,首日收益率达169.7%,同比增56%,是2023年同期收益率的4.6倍 [3][18] 各交易所IPO分布 - 上交所主板15家IPO公司完成上市,募资342.33亿元,另有1家企业在发行阶段;科创板8家IPO公司完成上市,募资81.17亿元,无企业在发行阶段 [4] - 深交所主板8家IPO公司完成上市,募资43.78亿元;创业板24家IPO公司完成上市,募资148.87亿元,另有1家企业在发行阶段 [4] - 北交所11家IPO公司完成上市,募资36.53亿元,另有1家企业在发行阶段 [5] 券商保荐业务表现 - 华泰联合与国泰海通保荐IPO上市数量最多,均有7家企业上市;中信建投与中信证券并列第二,均有6家 [5] - 12家券商IPO上市保荐收入过亿元,其中华泰联合收入3.82亿元,中信建投收入3.78亿元,国泰海通和中信证券均为3.28亿元 [8] - 券商平均承销费率为5.31%,其中东方证券费率最高达16.75%,中金公司费率最低为1.39% [6][7] 受理企业情况 - 年内新增受理企业180家,较去年同期的32家增加148家,增幅达462.5% [3] - 北交所受理115家,同比增85家;上交所受理33家,深交所受理32家 [8] - 38家券商保荐受理企业,平均保荐4.79家,中位数保荐2家,其中国泰海通保荐27家居首 [8][9] 在审与终止审查情况 - 各板块在审企业共289家,同比减少36家;终止审查企业90家,同比减少277家,降幅75.5% [3] - 国泰海通保荐在审企业数量最多达42家,中信证券33家位居第二,中信建投22家位列第三 [14][15] - 中信证券在审企业预计募资850.98亿元居首,国泰海通418.72亿元次之,中金公司670.26亿元位列第三 [15][17] 市场结构特征 - 头部券商占据主导地位,前三名机构(国泰海通、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合计保荐64家,占总量的35.16% [11] - 超过三分之二的机构(25家)保荐数量不足3家,市场竞争激烈,资源向头部集中趋势明显 [13] - 北交所IPO受理企业数量大幅增长,但沪深两市的受理数量仍处于较低水平 [19] 市场展望 - 市场人士认为IPO不会回到从前的高强度、快节奏状态,审核尺度可能适度放宽但与市场状况相匹配 [19] - 随着牛市行情演绎和更多增量资金入市,结合IPO受理提速和北交所崛起,建议关注打新策略的收益增强属性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