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债市表现 - 8月债市表现与市场预想背道而驰,股市行情接力崛起打破债市修复进程,10年、30年国债活跃券收益率同步上行,月内最高达到1.79%、2.06% [2][9][10] - 债市交易逻辑以"看股做债"为核心法则,资金面维持宽松、宏观数据不乐观及政策方向未改均未动摇利率上行趋势,传统"三碗面"阶段性失效 [2][10] - 利率债短端表现优于长端,曲线大幅陡峭化上演"熊陡"行情,信用债情绪偏弱,机构切换至超短久期避险 [13] - 细分品种表现:1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1bp至1.37%,3年期上行3bp,5-7年期上行约6bp,10年及30年期上行幅度约8bp;国开债各期限上行幅度均大于国债 [13] - 信用债经历"熊陡"调整,AA+城投债1年期持稳于1.76%,3年及5年期分别上行6bp、9bp;AAA-二级资本债1年、3年、5年期分别上行3bp、8bp、11bp [14] - 市场调整斜率趋缓,短久期利率债涨幅扩大,中长久期跌幅收敛 [16] 机构行为影响 - 银行因营收KPI压力兑现浮盈诉求提升,国有行2025上半年金融投资收益率平均同比降幅达30bp,股份行降幅为28bp [3][18] - 大行持续"卖长买短"行为,6-8月累计净买入1年内及1-3年国债3219亿元、5516亿元,净卖出7-10年及10年以上国债347亿元、1612亿元 [21] - 银行连续赎回中长债基及指数债基,7月累计净赎回指数为-25,8月为-17 [21] - 改善银行兑现心态需宏观逻辑转变,如经济担忧增强、降准降息预期升温或股市回归震荡状态 [3][24] - 理财行为对债市影响力有限,7-8月理财自有账户净买入存单3333亿元,信用债、利率债、二永仅净买入1250亿元、860亿元、870亿元 [24] 资金面与央行态度 - 9月资金面大概率前紧后松,跨季扰动或推动资金利率上行,但政府债供给压力不大,资金利率中枢有望逆季节性下行 [4][31] - 9月政府债预计净发行规模约1.3万亿元,与8月相当,四季度平均每月净供给约6500亿元 [31] - 央行呵护态度坚定,8月税期及跨月期间短期投放逆回购规模达5803亿元、6160亿元,跨月T日净投放4217亿元;中长期资金累计净投放6000亿元 [4][33] - 9月资金波动或起步于24日,跨季加权利率可能突破2.0%,但短端品种收益率上行可提供波段加仓机会 [33] 基本面因素 - 7月通胀、信贷、消费、投资、地产等数据普遍重回下降通道,债市忽略基本面定价作用 [5][38] - 8月信贷数据及地产变化可能不乐观,一线城市二手房价格月环比跌幅走扩至1.0% [38][41] - 通胀数据或边际回升但需求支撑不足,8月PPI同比数据较7月改善但幅度不显著,商品期货情绪走弱 [44] - 9月上旬8月数据出炉后,若下行趋势强化或引发宽货币预期升温 [5][38] 债市展望与策略 - 债市重塑"独立人格"依赖三个关键点:股市回归震荡状态、宽货币预期升温、机构行为负面影响出清 [6][45] - 股市上涨一致性预期弱化提供股债"脱敏"基础,但固收+产品赎回可能抑制债市修复 [45] - 债市内部风险未完全出清,利率债基久期中位数降至4.01年,但部分产品仍维持5年以上久期 [49] - 9月分为观察期、博弈期、捡漏期三个阶段:观察期采用杠杆策略及3.5-4.0年久期;博弈期根据股债行情调整仓位;捡漏期关注短端品种机会 [57] - 利率债息差水平处于滚动1年90%以上分位数,曲线1至5年段较为陡峭,可采用哑铃型持仓提升抗风险能力 [57][58]
9月,债市重塑“独立人格”
新浪财经·2025-09-02 1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