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覆盖与患者自付比例 - 我国医保体系覆盖范围取得显著进展 多种昂贵肿瘤靶向药被纳入医保乙类目录 [2] - 研究显示癌症患者自付比例接近或超过50% 覆盖不等于可及 [2] - 带癌生存群体逐渐增多 患者开始关注商业健康保险 [2] 商业健康保险市场现状 - 健康险行业保费规模增速低于市场预期 正在寻找新的增量 [2] - 肿瘤治疗药物赔付占健康险赔付半壁江山 [2] - 百万医疗险仅服务投保后患病人群 惠民保对既往癌症治疗费用往往拒赔 [2] 肿瘤复发险产品特性 - 复发险是针对确诊并已接受治疗但存在复发风险患者的专病保险 [4] - 产品需要"赌疾病复发率和生存率" 保障责任设计趋于保守 [5] - 目前仅覆盖甲状腺癌、乳腺癌等少数癌种的部分患者 [5] 市场发展规模 - 带病体保险市场从2021年起步 专病险发展坎坷 [5] - 百万医疗险市场规模达几百亿 肿瘤复发险仅几个亿 [4] - 覆盖疾病种类和入局保司数量多年无显著变化 [6] 定价挑战 - 健康险开发遵循大数法则 需要通过目标客户健康风险画像预测风险 [5] - 复发险定价受限于保费可支付性和客户可拓展性 [5] - 需要大量患者数据样本进行精算定价 包括治疗和随访数据 [8] 销售与获客困境 - 复发险销售面临进院难问题 不符合合规要求 [6] - 互联网渠道鲜少售卖复发险 线下销售受限制 [6] - 上海每年乳腺癌复发人群仅约6000人 覆盖15%-20%已属不易 [6] 成本结构分析 - 普通百万医疗险赔付率30%-40% 销售成本达50%或更高 [6] - 高销售成本与低赔付率趋势在复发险市场更为突出 [6] - 销售难以起量导致控费手段无法施展 运营风险升高 [6] 医疗数据获取 - 保司需要获取医疗机构治疗和随访数据评估复发率及费用趋势 [8] - 上海推动医疗医保和商保数据共享机制 支持保司访问卫生健康历史数据 [9] - 申康中心管理的37家三甲医院聚集大多数肿瘤患者 数据开放机制正在搭建 [10] 医院合作突破 - 上海试点允许在医院内摆放商保宣传易拉宝 针对获得主管部门支持的复发险产品 [3] - 太平洋健康险与临转院共同发布乳腺癌复发险"申爱保" 实现创新药全覆盖 [11] - 医院支持商保进院因为保险机构是支付支持方和院外管理关键渠道 [12] 未来发展挑战 - 产品设计依赖临床医疗和生物医药技术进步 [13] - 市场增量主要来自每年新发病例 需要拓展更多癌种和疾病领域 [13] - 心脑血管疾病等非肿瘤领域的复发险研发存在新的机遇与挑战 [13]
肿瘤复发险有需求没销路,上海探索“商保进医院”
第一财经资讯·2025-09-03 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