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土地上正在谱写绿色发展新篇章
中国环境报·2025-09-03 07:21
"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 上战场。"这首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民谣,道出了革命老区人民为民族解放付出的巨大牺牲。从太行 山麓到大别山区,从沂蒙腹地到冀中平原,老区人民用生命和热血铸就了抗战的坚强堡垒。而今,这片 被英雄鲜血浸染的红色土地,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绿色嬗变。 多数革命老区地处省际交界的山区丘陵地带,复杂的地形曾在战争年代形成易守难攻的天然屏障。然 而,交通不便、资源开发受限等因素,也长期制约着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很多革命老区的生态资 源丰富,为发展特色农林产业和生态旅游提供了基础。也有一些地区的生态系统敏感脆弱,如黄土高 原、南方红壤区的水土流失问题严重。还有一些老区面临资源开发的历史欠账,矿山裸露、地表塌陷、 地下水污染、固体废弃物堆积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当地群众的生活。 近年来,党和国家部署实施了一批支持措施和重大项目,许多老区也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在改善生态环 境的基础上,积极推进高质量发展,探索出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 福建长汀曾因水土流失严重而被称为"红色沙漠",经过20多年的系统治理,通过实施山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