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从普惠冠军到催收标兵:银行人变形记 | 巴伦精选
钛媒体APP·2025-09-03 08:14

银行业角色转型 - 银行客户经理从普惠金融销售转向催收专员 工作重心从贷款投放转为不良资产清收 [1][2] - 催收工作形成标准化流程 包括逾期1-30天短信提醒 30-90天电话沟通 90天以上上门拜访 [2] - 催收人员需接受话术培训 学习合规要求 某城商行编制的《催收话术手册》中仅"应对没钱还款"场景就有12种回应方式 [3][4] 工作方式变化 - 催收工作强度显著增加 客户经理日行400里 一天开完一箱油只为见到欠款人 有时需预约一周才能见面 [1][3] - 每日工作包括拨打催收电话 研究失联客户联系方式 整理难缠户档案 使用企查查 抖音定位 外卖地址等工具寻找客户 [2][3] - 典型日报记录:今日通话86次 上门3户 回收12.7万元 回款冲刺期经常加班到深夜 [3] 薪酬体系变化 - 多数催收人员收入较做普惠贷款时下降近一半 虽然部分银行给出"万40"的催收提成 但收入普遍不如从前 [5] - 存在定责风险 三年前发放的贷款出现逾期时 原客户经理可能被追责 [5] 不良贷款状况 - 2025年上市银行半年报显示个贷和地产等领域不良率呈上行趋势 贵阳银行不良率上行0.12个百分点 地产业不良率上行0.7个百分点 [5] - 青农商行地产不良率大幅攀升至20%以上 江苏银行 上海银行地产行业不良率抬升超1个百分点 [5] - 郑州银行房地产行业贷款不良率达9.75% 重庆银行为7.19% [5] - 工商银行 交通银行在房地产领域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上升0.38个百分点 0.44个百分点 [5] - 多家银行个贷不良率较去年末明显上升 华夏银行 渝农商行等近10家银行上行幅度超30BP [6] 银行应对策略 - 多家银行组建总行直属催收团队 打破过去"谁放贷谁催收"的分支行模式 [7] - 银行探索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自动化 数据驱动和个性化催收 通过大数据和机器学习制定科学催款策略 [8] - 自建团队能将M1回收率提高8–10个百分点 人均年薪15万 与委外佣金10%–20%形成成本比较 [8] - 未来形成"自建+委外"分层并行模式 不良率低于2%时委外更划算 高于3%时自建占优 [8] 行业转型趋势 - 不良贷款清收成为银行利润增长点和重要业务 以往KPI侧重贷款投放 如今不良贷款清收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5][6] - 消费贷利率走低使银行息差缩小 利润下降 清收带来的稳定收入更具性价比 [6] - 合规化浪潮下银行自建催收团队成为大势所趋 取代部分第三方外包业务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