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人才赴港求职趋势 - 内地求职者成为香港招聘会主体 大部分来自内地且几乎全场使用普通话 其中包含大量香港硕士毕业生及通过人才计划申请者[1] - 香港职场竞争异常激烈 单个岗位面临200人争抢 投递200份简历仅获得1次面试机会[2] - 求职者专业背景与岗位匹配度低 会计与供应链双专业背景仍难觅对口岗位[4][5] 招聘岗位结构特征 - 金融机构提供岗位以销售类为主 包括恒生银行/众安银行客户经理及保诚保险/安达人寿保险代理人[4] - 非金融类企业涵盖多元化领域 包括中原地产物业/普华永道审计/香港赛马会行政及香港空运货站管培生[4] - 管培生岗位数量稀缺且专业限制严格 香港空运货站仅提供1个不限专业管培岗 其他多设专业门槛[5] 人才引进政策实施效果 - 香港高才通计划成为主流申请渠道 累计接收135000宗申请且109000宗获批 整体获批率达80.7%[8] - 2024年6月至2025年6月期间新增49680宗申请 40446宗获批且获批率提升至81.4%[8] - 内地申请者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2025年上半年16875宗获批案例中内地人才占比高达94%[8] 薪酬福利与生活成本 - 保险销售岗位提供过渡期保障 前6个月无业绩要求且每月发放15000港元底薪[5] - 基础岗位薪酬水平普遍较低 银行客户经理月薪约15000港元 远低于香港生活成本要求[10] - 求职者薪资预期趋于理性 期望月薪18000-20000港元 相当于内地5000-6000元购买力[11] 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 - 核心业务岗位供给不足 资产管理/投资类职位稀缺 金融岗位多以保险代理/客户经理等业务岗为主[10] - 语言要求成为重要筛选条件 多数用人单位要求粤语流利 英语能力无法替代粤语要求[10] - 签证续签问题影响就业选择 非本地毕业生工作签办理繁琐 仅驻港国企及内资企业更愿意处理[10]
内地打工人,挤满香港国际人才招聘会
36氪·2025-09-03 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