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摩根士丹利:中国 “反内卷” 政策的市场影响、行业机遇与未来展望(附22只核心受益个股)
智通财经·2025-09-03 21:17

政策背景与核心逻辑 - 中国通缩压力持续加剧 GDP平减指数已连续9个季度为负 PPI通缩周期长达34个月[1] - 2024年9月首次聚焦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去杠杆难题 2025年中启动反内卷专项行动 核心目标是通过市场化整合减少过度竞争恢复行业定价权[3] - 与2015-2018年供给侧改革相比 当前过剩产能集中于新兴领域如太阳能和动力电池 且多为2022年后新建的先进产能[4] - 当前过剩产能行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达50%-90% 太阳能和电池领域超95% 电动汽车领域65% 远高于2015-2018年钢铁35%和水泥50%的民企占比[4] - 宏观环境更复杂 面临地方债务问题人口结构问题与出口市场地缘碎片化 传统基建与房地产刺激空间受限[6] MSCI中国ROE三维展望 - 基准场景假设政策以适度执行加增量再平衡推进 GDP平减指数2025年下半年为-0.9% 2026年为-0.7% 2027年转正[9] - 基准场景下MSCI中国ROE将从2025年11.1%逐步回升 2030年达到13.3% 2025-2030年盈利复合增速8.9%[9] - 基准场景估值将向12-13倍前瞻市盈率修复 与MSCI新兴市场基本持平[9] - 20个行业板块中有12个预计到2030年将出现显著的ROE改善[10] - 乐观场景下若地方政府激励机制改革提速并推出补充财政预算 GDP平减指数2026年下半年即可转正[12] - 乐观场景下2030年MSCI中国ROE将达16.3% 2025-2030年盈利复合增速11.9% 估值有望突破14倍前瞻市盈率[13] - 悲观场景下若采用运动式去产能加需求刺激不足且无额外政策宽松 通缩将长期持续[15] 行业ROE详细预测 - 汽车与零部件行业ROE从2025年11.4%升至2027年14.3% 2030年维持在13.8%[11] - 银行业ROE从2025年9.7%微升至2030年9.9% 保险业从11.8%降至11.4%[11] - 食品饮料行业ROE从2025年19.6%降至2030年16.9% 餐饮业从16.8%升至19.4%[11] - 医疗保健行业ROE从2025年12.0%升至2030年14.7%[11] - 半导体行业ROE从2025年8.6%显著升至2030年14.2%[11] - 软件与服务行业ROE从2025年7.4%升至2030年12.1%[11] - 房地产行业ROE从2025年3.2%微升至2030年4.2%[11] 3P框架下的行业机遇 - 高潜力行业包括EV电池政策支持明确市场集中度高 钢铁水泥国企主导且有产能控制经验 航空业供需相对平衡国企执行力强[20][22][23] - 钢铁行业2025年已启动3%产能削减 水泥要求2025年底前完成产能置换以弥补20%超产缺口[22] - 中等潜力行业包括煤炭浮法玻璃亏损压力小但国企主导 太阳能设备利润率创历史新低但民企主导 化工长期产能过剩但短期难全面暂停扩张[24][25][26] - 低潜力行业包括汽车零部件行业碎片化民企主导协调改革难度大 快递业盈利低迷供给过剩但国企参与度低[27][28] 关键受益个股 - 汽车领域受益个股包括吉利汽车理想汽车宁德时代 受益于电池整合与车企定价纪律改善[29][31] - 消费服务领域受益个股包括百胜中国海底捞 政策规范外卖平台竞争后餐饮企业利润率压力缓解[29][31] - 能源领域受益个股包括中石油中石化 老旧炼油产能淘汰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29][31] - 材料领域受益个股包括宝钢股份海螺水泥 国企主导的产能控制将直接改善盈利[29][31] 政策措施与未来展望 - 短期3-6个月内上游行业如煤炭钢铁水泥将率先行动 实施适度减产如煤炭产能利用率管控钢铁3000万吨减产目标[32] - 中期1-3年内聚焦十五规划结构改革 包括干部考核体系转向消费与收入增长财税改革从增值税向直接税倾斜社会福利强化如全国性生育补贴[32] - 长期3-5年内通过市场化并购如多晶硅整合基金模式效率与环保标准升级如化工老旧产能淘汰推动过剩产能行业格局优化[32] - 反内卷长期利好集中于内需导向行业如电池钢铁水泥 对全球产业链影响有限[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