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定义与产业链 - 预制菜是指预先经过清洗、切割、调味或部分烹饪处理的半成品菜肴,消费者购买后只需简单加热或加工即可食用 [1] - 行业产业链上游为种植业、养殖业、食品初加工及包装企业,中游为预制菜加工企业,下游为经销商和线上电商等消费端口 [1] - 行业参与者包括专业制造商(味知香、安井食品)、农牧跨界企业(双汇发展、国联水产)、餐饮延伸企业(海底捞)及区域集群(湖南湘菜系、广东特色食材IP) [3] 企业规模与竞争格局 - 双汇发展、光明肉业、益客食品和安井食品年收入超百亿元,其中双汇发展营收达595.61亿元,市值近千亿元 [3][4] - 安井食品和三全食品市值超百亿元,分别为236.45亿元和107.0亿元 [4] - 2024年行业营收普遍下滑,增长企业增速均不超过10%,安井食品逆势增长7.84% [3][4] 预制菜业务表现 - 双汇发展预制菜业务规模最大,2024年营收551.22亿元,占比92.31% [7] - 安井食品2024年上半年速冻调制食品及菜肴业务营收60.41亿元,同比增长13.04%,占比80.08% [7] - 春雪食品预制菜业务占比最高,2023年达79.75%,营收22.3亿元 [7] 海外市场布局 - 三全食品海外业务规模领先,2024年营收94.23亿元,占比42.86% [8] - 国联水产和双塔食品海外营收分别为11.27亿元和4.98亿元,占比均超50% [8] - 惠发食品2024年海外营收约700万元,同比增长118.98% [8] 区域市场分析 - 行业区域市场受经济环境、需求偏好等因素影响,华东、华中、华南、华北、东北、西南、西北地区均存在差异化规模与增长潜力 [23][24] - 2025-2032年行业市场规模区域分布将随经济环境和消费习惯变化调整 [24] 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未来聚焦市场规模增长、供需结构优化及技术创新,2025-2032年规模与产值增速将受宏观环境和消费升级驱动 [30] - 企业竞争策略涵盖产品创新、品牌营销及区域市场拓展,以适应行业动态 [31]
中国预制菜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2025-203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