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公司寿险新业务价值增长近40% 财险原保费收入增长7.1% 管理层对半年度业绩满意[1] - 公司在低利率环境下实现"三差"正贡献 通过"三提两降"、资产负债匹配和科技赋能优化经营结构[1][2][3] - 银保与社区渠道新业务价值贡献超三分之一 代理人渠道稳健增长17% 社区渠道增速达160%[4][5] 财务表现 - 寿险新业务价值实现近40%增长[1] - 财险原保费收入增长7.1%[1] - 代理人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1.6%[5] 渠道发展 - 银保与社区渠道新业务价值贡献占比超过三分之一[4] - 代理人渠道实现17%稳健增长[5] - 社区金融渠道增速达160%[5] - 非平安银行渠道处于持续开拓阶段[5] 产品策略 - 分红险占个险比例约40%[6] - 9月1日起调整产品定价利率:普通型不超过2.0% 分红型不超过1.75% 万能型不超过1.0%[7] - 三季度储备24款主力产品 9月分批上市[7] - 个险和银保渠道57款产品停售[7] 运营优化 - 通过"三提两降"提升经营效率:提高新业务内含价值、投资回报收益率和新业务价值率 降低费用率和赔付率[2] - 加强资产负债精细化管理 包括久期匹配、账户匹配、产品匹配和现金流匹配[2] - 科技赋能实现全面智能化 AI应用覆盖营销、客服、运营、管理等全环节[3] 服务创新 - 构建"保险+服务"差异化优势 提供医疗、健康和养老服务体系[6] - 上海"静安8号"养老社区进入试营业 深圳两个养老社区预计下半年开业[7] - 结算利率竞争力来自投资回报和增值服务[6] 行业影响 - "报行合一"政策对个险代理人收入产生暂时影响 但二季度已恢复[5] - 政策有效防范过量销售费用导致的费差损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5] - 寿险行业进入同质化竞争阶段 增值服务成为差异化关键[6]
中国平安联席CEO郭晓涛: “三差”对中国平安都是正贡献 靠服务打出差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