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支付行业背景与增长动力 - 大模型和稳定币等技术正为跨境支付带来模式升级与效率变革的契机[1][2] - 2024年中国跨境电商出口规模突破2.15万亿元人民币,比2023年增长16.9%[2] - 2024年第一季度至第三季度中国出海应用整体安装量较2023年同期增长11%,金融类应用市场份额从2021年的7.41%增长至2024年的16.22%[3] - 2024年7月至2025年6月期间,亚洲超一半(54%)的Stripe用户将产品销往海外,新加坡等核心市场的跨境支付增长超过30%[3] - 2024年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整体增长率预计达4.2%,中国对东盟、拉美新兴市场的出口分别增长13.4%和14.4%[4] 企业出海面临的支付挑战 - 企业出海面临复杂的市场选择、差异化的本地监管要求及市场习惯考验,支付领域的价格调优、渠道对接、税务合规是主要问题[4] - 许多海外电子钱包要求企业具备当地主体资质,支付供应商通过远程架构方案帮助企业提供本地支付选择[4] - 在美国市场,iOS开放第三方支付接入权限,但第三方支付渠道需保证基本支付体验以吸引消费者[4] - 平台防欺诈、结账体验提升、争端解决、税务管理及自适应定价功能是企业完善出海体系的主要需求[5] 大模型在支付领域的应用 - 预计到2030年,82%的亚洲企业计划采用AI驱动的销售渠道,其中至少50%的销售将通过新渠道完成[6] - 大模型的高效生产输出能力可帮助企业应对不同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复杂支付需求[6] - 通过训练AI模型分析全球支付交易数据,风控产品能提升对每笔交易的预判能力,以拦截不良交易并放行正常交易,从而最大化企业营收[6] 稳定币在跨境支付中的角色 - 香港通过《稳定币条例草案》并于2025年8月正式实施,要求发行锚定港元价值的法币稳定币必须申领牌照,有望重塑跨境支付等竞争格局[7] - 稳定币被视为底层架构,其全球化逻辑能让金融科技公司提供可编程的金融服务,统一不同国家的银行和支付网络[7] - 支付服务商希望借助稳定币为企业打造快速、低成本且可控可编程的海外资金支付与回流方式[7]
大模型、稳定币应用加速,新兴技术如何影响出海支付格局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9-04 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