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废车虚假投保、谎称水淹报全损,骗保手段层出不穷,如何根治
北京商报·2025-09-04 18:29
骗保乱象现状与典型案例 - 保险欺诈案件呈上升趋势,涉及险种主要为车险,骗保手段包括故意水淹、故意撞击、套牌报废车等[1] - 典型案例显示,不法分子利用在重大事故中已烧毁解体的报废劳斯莱斯车辆进行虚假投保和骗保,保险公司成功挽损200余万元[3] - 上海出现团伙化骗保案,犯罪嫌疑人通过低价购买9辆豪车和6辆面包车,有组织地制造交通事故并虚高维修费用骗取保险理赔,10名嫌疑人被批捕[4] 车险成为骗保重灾区的原因 - 车辆使用频次高,事故地点和原因易伪造,现场勘查和责任认定难度高,从事故到理赔涉及多方,容易产生利益链条[5] - 车辆易人为制造事故且痕迹难溯源,部分理赔环节核查难,高端车险高保额与低骗保成本反差大[5] 骗保行为的多重影响 - 骗保行为给保险公司带来直接经济损失,并增加调查等成本[6] - 保险欺诈损害保险机制,导致保险公司赔付率上升,最终通过上调车险保费转嫁成本,损害普通合规车主的利益[6] 行业防范与应对举措 - 行业可推广"数智"反欺诈手段,如利用大数据筛查、迭代升级反欺诈模型,并建立跨机构联动机制[6] - 保险公司可相互协作共享信息,建立有理赔历史的投保人档案进行预警,并与医院、交警等部门协作确认事故真实性[6] - 2024年发布的《反保险欺诈工作办法》要求保险公司承担欺诈风险管理主体责任,建立健全欺诈风险管理制度和机制[7] 保险公司风险管理优化方向 - 保险公司需从源头优化承保环节,严格核验车辆真实性,完善理赔流程,对高风险案件加强核查[7] - 保险公司应加强内部培训与公众宣传,从准入、审核、意识层面阻断骗保可能,并完善组织架构、流程设置、信息系统等风险管理体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