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表现 - 9月4日公司股价大跌14.45%至1202元 近两个交易日总市值蒸发超过900亿元[2] - 股价从7月10日低点520.67元攀升至8月28日高点1587.91元 期间涨幅显著[3] - 8月29日至9月4日股价连续下跌 跌幅分别为6.01%、5.07%和14.45%[3] 市场传闻与澄清 - 市场传闻阿里云追加公司思元370芯片订单至15万片[3] - 阿里云官方于9月1日澄清采购15万片GPU消息不实[4] - 高盛上调公司12个月目标价14.7%至2104元 维持买入评级 预期涨幅超40%[3] 指数权重调整影响 - 上交所宣布调整科创50指数样本 公司权重将从15%降至10%[4] - 权重调整将影响ETF基金等机构资金配置[4] - 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和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分列第四、第五大股东 合计持股超4.7%[4] 公司风险提示 - 公司发布公告称7月28日至8月28日股价涨幅脱离基本面[5] - 预计2025年全年营业收入50亿元至70亿元[5] - 澄清未有新产品发布计划 网上传播信息均为不实[5] 供应链风险 - 采用Fabless经营模式 依赖IP授权厂商、晶圆制造厂等供应链环节[5] - 公司及部分子公司被列入实体清单 可能对供应链稳定造成风险[5] 业务前景与订单情况 - 截至2025年6月末合同负债5.43亿元(一季度末仅0.01亿元)[6] - 存货26.90亿元保持较高水平 显示下游需求旺盛[6] - 已掌握7nm先进工艺物理设计技术 应用于多款核心芯片[6] 产品应用与行业部署 - 产品在大模型训练与推理、智能视觉等AI场景表现优异[6] - 实现运营商、金融、互联网等重点行业规模化部署[6] - 思元系列芯片包括思元100、220、270、290、370等多款产品[6] 行业环境 - 中国云服务巨头加速AI基础设施投资[4] - 支持性产业政策推动本土AI芯片需求[4] - 公司作为领先企业将受益于行业发展趋势[4]
寒武纪大跌14%险守1200元关口 市值两天“蒸发”超90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