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深圳创新源泉:“来了就是深圳人”彰显包容和无限可能

历史发展 - 深圳从1979年荒芜渔村发展为全球科技创新标杆 核心驱动力为包容精神与制度创新 [1] - 1979-1992年作为改革开放试验田率先引入市场经济体制 蛇口工业区"时间就是金钱 效率就是生命"标语开启全国改革序幕 [2] - 1992-2010年实施科技兴市战略 从加工贸易转向高新技术产业 华为中兴崛起奠定电子之城地位 [2] - 2010年至今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2024年研发投入强度达6.46% PCT专利申请量连续18年全国首位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5万家 [2] 人口结构 - 深圳户籍人口中外来人口占比超70% 形成强适应力与创造力的移民文化 [3] - 常住人口平均年龄仅33岁 95后人才吸引力连续两年全国首位 [3] - 2024年各类人才总量近700万 其中高层次人才超2.6万 留学回国人员超20万 [3] 企业生态 - 科技型企业占比60% 民营科技企业占比90% 形成华为大疆等硬核创新者群体 [3] - 华为2024年研发投入达1797亿元 近十年累计研发支出超1.4万亿元 [3][6] - 大疆全球民用无人机市场占有率超70% 华大基因建成全球最大基因测序中心 [6] 创新机制 - 实施顶尖科学家全权负责制 赋予科研经费用人决策自主权 [4] - 2023年获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 2024年PCT专利授权量占全国30% [4] - 形成"六个90%"特征:90%创新型企业 研发人员 研发资金 职务发明专利 研发机构 重大科技项目出自企业 [4] 政策支持 - 2025年推出《深圳市优化市场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 整合200余项公共服务通过"免申即享"机制匹配企业 [9] - "腾飞贷"模式为高成长企业提供长期大额融资 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余额达246亿元同比增长26.8% [10] - 实施"菁英人才"计划 35岁以下新引进硕士/博士分别获2万-3万元补贴 [10] 产业挑战 - 土地开发强度达50%超国际警戒线 较高租金与人力成本对中小企业形成压力 [7] - 顶尖科学家与战略型人才储备不足 部分领域面临卡脖子技术攻关挑战 [7] - 集成电路与基础软件等领域需从替代性创新向原始创新跃迁 [7] 发展战略 - 提高政府基础研究投入占比至30%以上 建设国家实验室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8] - 实施青年人才安居计划 完善博士后至杰出人才成长周期支持机制 [8] - 加强深港科技合作探索跨境研发模式 建设一带一路科技合作平台 [8] 未来布局 - 依托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 脑解析与脑模拟设施 突破量子通信与类脑芯片技术 [11] - 规划建设深圳空天港 目标2030年形成千亿级商业航天产业集群 [11] - 建设零碳社区试点 2025年龙岗区坂田街道碳排放量降至40%以下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