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北京经开区: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600亿
北京商报·2025-09-04 21:32

宏观经济表现 - GDP上半年增长12.3%,增速在国家级头部经开区中位列第一 [3] - 2020年至2024年GDP年均增速达9.6%,总量突破3600亿元 [3] - 对北京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15% [1] - 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超28%,连续三年保持千亿投资强度,工业投资总量和增速均为全市第一 [3] 产业结构与优化 - 四大主导产业产值合计超5600亿元,“十四五”以来年均增长8%,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持续保持在90%以上 [3][6] -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三产业占比由2020年的35%提升至2024年的41% [3] - 信息服务业上半年营收增长23.8%,批发零售业增长25.4%,金融业两项净收入增长31.4% [3] 人工智能产业 - 产业规模超过600亿元,已集聚超过500家人工智能企业 [1][5] - 计划到2025年底产业规模突破800亿元,聚集产业链核心企业600家,开放100个标志性应用场景 [6] - 人形机器人产业集聚企业近200家,产业规模超百亿元,拥有国地共建创新中心和未来产业育新基地 [5] - 全市首个智算服务器“黑灯工厂”将于年底投产,智算产业以每年百亿级增量持续跃升 [5] 商业航天产业 - 产业规模超过300亿元,集聚企业170余家 [1][6] - 商业火箭企业集聚度达到全国75%,商业互联网卫星企业集聚度为全国最高 [6] - 建设全国首个商业航天共性科研生产基地“北京火箭大街” [6] - 蓝箭航天朱雀二号成为全球首枚成功入轨的液氧甲烷运载火箭,中科宇航力箭一号一箭26星刷新国内纪录 [6] 汽车产业 - 去年完成产值2650亿元,占全市汽车产业总产值的60% [6] - 形成以奔驰为引领的高端汽车和以小米、北汽为引领的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两大产业集群 [6] 人才与创新生态 - 人才总量达40万人,每年保持8%以上的增长率,人才贡献率达69% [1][7] - 拥有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8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5家,占全市的15% [7] - 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8.8%,总量保持全市第二 [3] - 设立每年10亿元科技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和首期2亿元人才基金,支持人才创新创业 [7] 对外开放与投资 - “十四五”期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额预计超40亿美元,2024年实际利用外资近14亿美元 [4] - 高技术产业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速高达58.5%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