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十余省份从零开始编预算,打破财政支出固化格局
第一财经资讯·2025-09-04 22:51

文章核心观点 - 在财政收支矛盾加大的背景下,十多个省份正密集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旨在打破财政支出固化格局,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2][3][4] - 改革核心是全面取消支出基数,所有预算支出均以零为基点编制,并按照事项轻重缓急优先保障基本民生、工资运转及债务还本付息 [5][6][7] - 改革通过建立支出标准体系、实行清单管理等创新方式,强化大事要事保障,实践中已显现节约财政资金的效果 [8] 零基预算改革背景与动因 - 近些年受经济下行、减税降费、楼市土地市场低迷影响,地方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预算紧平衡特征凸显 [3] - 去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深化零基预算改革,今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其写入,支持地方在支出标准、绩效评价上创新 [3] - 现行基数预算模式易造成财政支出固化和利益固化,零基预算通过动态调整支出总额和结构打破此格局 [2][5] 地方政府改革方案与力度 - 已有山东、江苏、浙江、湖南、吉林、宁夏、内蒙古、甘肃、江西、安徽、辽宁等十多个省份公开发布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文件 [2][6] - 山东省方案提出全面取消支出基数,所有预算支出以零为基点编制,其他省份有类似表述 [6] - 安徽省推出零基预算改革2.0版,将改革范围从产业、科技创新领域拓展至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并从一般公共预算向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延伸 [6] 支出优先顺序与清单管理创新 - 各地改革均优先保障"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和债务还本付息支出 [7] - 江苏省按"三保"支出、政府债务还本付息支出、党委政府年度重点保障事项支出等依次排序安排预算 [7] - 山东省实行支出清单管理,将必保支出单独核定,其他支出汇总编制公共服务、产业发展、重点建设、政务运转"四张清单"并分级管理 [7] 改革成效与难点 - 内蒙古利用新制定的支出标准审核项目预算,2024年节约财政资金9726万元,场馆运行经费支出标准节约资金3700万元 [8] - 改革难点包括相关支出标准缺失,各地方案均要求健全以基本支出标准、项目支出标准等为主体的财政支出标准体系 [8] - 实践中零基预算改革应循序渐进,更多体现为运用其理念完善预算管理,并非全部从零开始编制预算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