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城市转型中的禅城样本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9-05 07:18

文章核心观点 - 禅城区通过精准战略定位和制度创新,从“中心城区”向“城市中心”跃迁,实现了高质量转型发展,为城市存量提质增效提供了样本 [1][2][3][12] 发展战略定位 - 禅城区在国家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发展困局中重新定位,制定从“中心城区”升级为“城市中心”的战略,落脚点是建设都市制造、产业服务、商业消费和岭南文化“四个中心” [2][3] - 战略转变的本质是提高城市能级,将区位潜力转化为辐射能力,打造能够辐射赋能全市发展的“佛山之心” [3] - 佛山拥有近千万人口,GDP高达1.3万亿元,但五个县域经济体同质化竞争,缺乏中心聚集优势资源 [2] 制度创新与资源配置 - 禅城面临“育苗无土”困境,企业度过初创期后因土地问题外流,通过“集转国”制度创新优化存量土地要素配置 [4][5] - “集转国”将城市更新与产业升级周期融合,通过“工业上楼”模式嵌入汾江科创带,提升土地使用效率并使村民收益数倍增值 [5][6] - 此举旨在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的体制机制障碍,大幅降低集体土地自由流动的制度成本 [4] 产业升级与服务赋能 - 禅城提出“佛山制造、禅城服务”战略,制定《生产性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打造产业服务中心,为全市制造业升级赋能 [7] - 佛山拥有超十万工业企业,对高端生产服务性资源需求旺盛,禅城引入科研机构、设计企业及商贸会展、法律会计、金融保险等高端专业服务业 [7] - 针对佛山人均可支配收入68862元带来的强大消费潜力,禅城通过场景升级、引入140余家首店品牌、组建商业联盟等方式打造商业消费中心,释放千万人口消费红利 [8] 城市功能与治理模式转变 - 禅城将文化与城市更新、消费创新结合,以美学提升城市格调,打造“公园城市”,推动向“国际大都市”升级,增强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 [8][9] - 政府角色重塑为服务者、沟通者和资源整合者,通过“平台思维”打造“平台城市”,促进多元主体协同,其“城市合伙人”理念体现了共建共治共享 [10][11][12] - 增长不再依赖财政投入或国企主导的大项目,而是通过释放市场需求信号引导创新资源配置,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激发市场内生能量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