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产AI芯片,集体增加存货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9-05 08:23

国产AI芯片行业高增长态势 - 2025年上半年国产AI芯片厂商业绩持续高增 在旺盛AI推理需求支撑下 头部厂商积极积累产成品和储备关键材料以应对市场发展[1] - 海光信息上半年营业收入54.64亿元同比增长45.21% 归母净利润12.01亿元同比增长40.78%[4] - 寒武纪上半年营业收入28.81亿元同比增长4347.82% 归母净利润10.38亿元(上年同期亏损5.3亿元)同比增长295.85%[4] - 龙芯中科上半年营业收入2.44亿元同比增长10.9% 归母净利润亏损2.94亿元(上年同期亏损2.38亿元) 毛利率42.44%同比提高12.77个百分点[4][5] 存货与订单储备策略 - 寒武纪上半年存货26.9亿元占总资产31.95% 较上年末增加51.64% 主要因产成品增加 合同负债5.43亿元(占总资产6.45%)较上年末增长61223.22%[5] - 海光信息合同负债30.91亿元同比增加242.1% 存货60.13亿元较去年末增加10.84% 其中产成品和原材料增加最多[5] - 沐曦股份HBM和晶圆占原材料主要部分 截至3月末HBM占比大幅提升至1.23亿元占整体原材料63.73% 采购周期平均6个月需提前备货[6] - 存货变化受季节性因素影响 沐曦股份一季度原材料占比由7.78%上升至21.64% 因集中大量备货[6] 市场竞争格局与技术路线 - 英伟达和AMD在2024年中国AI加速芯片市场分别占据66%和5%份额 华为海思占约23% 沐曦股份约占1%[8] - 国内技术路线分为GPU赛道(海光信息/沐曦股份/天数智芯等)和ASIC定制化赛道(华为海思/寒武纪/昆仑芯等)[8] - ASIC芯片针对特定AI推理场景定制化设计 近两年受Meta、亚马逊等云计算厂商青睐[8] - 2024年中国数据中心加速芯片市场中 出货量超10000张的GPU公司包括英伟达、沐曦股份和天数智芯[9] 产品商业化进展与应用领域 - 寒武纪产品在运营商、金融、互联网等重点行业规模化部署[9] - 海光CPU兼容x86指令集应用于电信、金融、互联网等行业 DCU产品应用于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等领域[9] - 龙芯中科发布3C6000系列产品 综合性能达2023年市场主流水平 对标英特尔第三代至强服务器芯片[9] - 沐曦股份是国内少数实现千卡集群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GPU供应商 正研发万卡集群 已支持128B MoE大模型全量预训练[10] 生态建设与产业链协同 - 沐曦股份曦云C600系列预计2025年底风险量产 已与头部互联网大厂、AI模型厂商及金融能源等行业客户推进接洽 增加对FP8数据格式支持[11] - DeepSeek-V3.1使用UE8M0 FP8 Scale参数精度 针对下一代国产芯片设计 推动开放生态发展[13] - 海光信息推动芯片、整机平台全程同步研发 实现"硬件-软件-生态"系统化协同 与中科曙光进行业务整合[13] - 海光信息上半年销售费用2.034亿元同比增加185.83% 其中市场推广费1.106亿元同比增加330.35% 用于生态建设和市场推广[14] - 国内运营商推动Scale up和Scale out技术路线生态合力 提升基于国产AI芯片的计算效率[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