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核心观点 - 李飞飞领衔的14位专家团队发布80页Agent AI综述 提出统一的多模态智能体认知框架 为行业提供前瞻性发展蓝图 [1][2][3][5][6][61] 技术架构 - 建立感知-决策-行动加记忆与学习的五模块认知闭环架构 形成动态迭代的智能交互系统 [9][10][26] - 感知模块支持多模态信息输入 包含视觉听觉文本传感器数据 并具备任务规划与技能观察能力 [12][13][14] - 认知模块由大语言模型和视觉语言模型驱动 负责多步推理与策略制定 [16][17] - 行动模块生成物理世界或虚拟世界的操作指令 通过控制器改变环境状态 [18][19] - 学习模块支持预训练/零样本/强化学习/模仿学习等多种机制 通过环境反馈持续优化 [20][21][22] - 记忆模块实现持久化结构化存储 保留知识逻辑推理路径 支持经验复用 [23][24][25] 基础模型作用 - 大语言模型和视觉语言模型为智能体提供世界知识库与零样本规划能力 显著降低任务规则编写成本 [28][29][31] - 模型存在幻觉问题 Agent通过环境交互获得物理规律反馈 倒逼模型与现实世界对齐 [32][33][34][35] - 基础模型可能继承社会偏见 需通过多元化训练数据和偏见检测机制确保包容性 [36][37] - 在医疗等敏感领域需建立数据隐私保护框架 通过提示工程和人类监督层确保安全可控 [38][39] 应用场景 - 游戏领域可创建具备记忆情感的NPC 支持自然语言交互与动态行为调整 显著提升开放世界沉浸感 [41][42][43][44] - 作为AI副驾驶自动生成游戏关卡道具及3D场景 大幅提高开发效率 [45] - 机器人领域实现自然语言指令解析 自主规划复杂物理操作序列 [47][48] - 通过GPT-4V理解人类演示视频并转化为可执行任务 简化编程流程 [49] - 采用领域随机化技术增强模拟到现实的迁移能力 提升环境适应性 [50] - 融合视觉语言触觉等多模态信息实现精细环境交互 如根据"易碎"指令调整抓取力度 [51] - 医疗领域作为聊天机器人进行初步问诊病史收集 提升初级诊疗覆盖率 [54] - 连接实时医学数据库实现事实核查与来源引用 抑制模型幻觉保障诊断准确性 [55] - 处理分流患者信息并监控慢性病体征数据 实现高效个性化健康管理 [57] 发展挑战 - 需突破视觉语言听觉动作等多模态深度融合技术 而非简单拼接 [59] - 需开发跨游戏机器人医疗等不同领域的通用智能体 而非定制化模型 [60] - 建立科学评测体系如CuisineWorld多智能体协作基准和VideoAnalytica视频理解基准 [61]
李飞飞的答案:大模型之后,Agent向何处去?
虎嗅·2025-09-05 0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