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多重因素利好 支线航空飞出新天地

航空通达性改善 - 2024年航空干线通达时间13.8小时、支线25.4小时,较2023年分别改善2.0%和2.7% [1] - 县级城市通达性改善4.8%,高于地级支线城市的1.2%改善幅度 [1] - 西北、新疆、华北地区支线航空通达性分别提升11.7%、7.5%、7.1% [1] - 全国有运输机场的县级城市达51个,占支线城市总数27% [1] 支线航空发展驱动因素 - 短距离航线(600-1200千米)使用110座以下小型客机 [2] - 旅游消费趋势推动三四线城市支线机场需求增长,部分机场旅客吞吐量同比超50% [2] - 2024年中转旅客超7000万人次,增速达34% [3] - 一次值机中转旅客2380万人次,同比提升66% [3] 行业现存挑战 - 支线机场占国内机场总数70%,但起降架次不足行业总量10% [4] - 58个支线机场日均航班量不足2班,部分未联通枢纽机场 [4] - 需解决市场秩序规范、服务升级及"最后一公里"接驳问题 [4][7] 政策与产业支持 - 《航空客运自律公约》发布,禁止低于成本价倾销等恶意竞争行为 [4] - 鼓励优化客票退改机制、完善中转服务流程 [4] - 支线航空补贴资金规模创新高,地方政府设专项资金支持 [7] - 推动国产C909支线飞机成为市场主力机型,建议建设维修培训中心 [8] 未来发展规划 - 预计2030年支线机场旅客吞吐量达1.77亿人次 [6] - 国产飞机支线市场占比将突破50% [6] - 发展"航空+旅游+物流"新业态及氢能/电动飞机技术 [6] - 深化数字赋能,推广通程航班服务平台 [7] - 统筹高铁与支线机场网络差异互补,构建立体化交通网络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