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保险欺诈案件呈团伙化、职业化、跨地区上升趋势,车险是重灾区,骗保手段包括故意制造事故、使用报废车虚假投保等,对行业和消费者利益构成损害 [1][2][4] - 行业和公司正通过建立大数据反欺诈模型、加强跨机构信息协作、完善内部风险管理体系来应对骗保问题 [6][7] - 监管层要求公司承担欺诈风险管理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机制 [6] 骗保案件现状与特点 - 骗保案件涉及的险种主要为车险,手段包括故意水淹、故意撞击、套牌报废车等 [1] - 典型案例显示,不法分子利用已烧毁解体的报废劳斯莱斯车辆进行虚假投保骗保 [1] - 2024年上半年出现利用泄洪故意将新能源车停放在水淹黑点制造全损的骗赔案件 [2] - 上海破获的骗保案中,犯罪嫌疑人低价购入9辆豪车和6辆面包车,有组织地制造交通事故并虚高维修费用骗取保险理赔,涉案10人被批捕 [3] - 车辆使用频次高、事故易伪造、现场勘查难、涉及多方利益链条是车险成为骗保重灾区的原因 [4] - 高端车险高保额与低骗保成本的反差也是骗保多发因素 [4] 骗保行为的危害 - 骗保行为给保险公司带来直接经济损失并增加调查成本 [5] - 保险欺诈损害其他保险消费者的利益,因为保险是向同风险群体筹资补偿少数受灾者的机制 [5] - 骗保导致保险公司赔付率上升,最终可能通过上调车险保费转嫁成本,损害合规车主利益 [6] 行业与公司的防范举措 - 行业可推广“数智”反欺诈手段,如利用大数据筛查、迭代升级反欺诈模型 [6] - 公司之间可协作共享信息,建立有理赔历史的投保人档案并进行投保预警 [6] - 公司可与医院、交警等部门协作,确认保险事故理赔的真实性 [6] - 广东保险业通过定期会商、联动摸排、交叉核验、串并分析等方式打击骗保 [6] - 公司需承担欺诈风险管理主体责任,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流程和信息系统 [6] - 公司需完善组织架构、流程设置、信息系统、行业协作、人才队伍在内的欺诈风险管理体系 [7] - 公司需从源头优化承保环节,严格核验车辆真实性,完善理赔流程并对高风险案件加强核查 [7] - 公司需加强内部培训与公众宣传,从准入、审核、意识层面阻断骗保 [7]
报废车虚假投保、谎称水淹报全损,骗保手段层出不穷,如何根治
北京商报·2025-09-05 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