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千村千面,农村污水处理要因地制宜
中国环境报·2025-09-05 13:46

与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后集中排放不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后还可用于农业灌溉、庭院绿化等方面。各地 应因地制宜,根据要求选择不同的处理模式进行治理。比如,北京根据人口规模、地理位置、污水排放 量等,分类施策确定污水治理模式。对于人口规模较大、污水量较多的村庄,建设污水收集管网和污水 处理厂站,实现集中收集和处理;对人口规模较小的村庄,采用建设人工湿地、污水净化槽等方式处理 污水。 人口"潮汐性"是目前许多发展旅游业的乡村所面临的共性问题。以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三会村为例,村 里常住人口仅800多人,但随着乡村旅游和研学活动的兴起,高峰期人口骤增至2300余人,污水排放量 猛增。当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采用"贮水削峰"模式,通过增加调节池容量,使污水在高峰期间临时储 存,后续通过延长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时间消纳处理,有效解决了人口潮汐式波动情况下的生活污水处理 问题。 "三分建、七分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难不在"建",而在于"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能否持续稳 定运行,离不开常态长效的监管机制。北京将农村水体纳入河湖水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巡查检查范 围,形成了"查、治、管"一体推进的闭环管理工作机制。苍溪县落实村(社区)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