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演出经济考验城市“软实力”
经济日报·2025-09-06 06:12

文章核心观点 - 演出经济正成为城市品牌建设的新引擎,其价值在于通过“聚人”效应撬动交通、餐饮、住宿、购物等全链条消费,并塑造独特的城市形象标签 [1] - 城市更新的逻辑正在变化,文化流量成为一种“软更新”工具,通过文化氛围、情感共鸣和数字传播提升城市可感知的热度 [2] - 演出经济应被纳入城市战略,作为推动文商旅融合的引擎,塑造城市持久的吸引力与格局 [3] 演出经济的价值与模式 - 北京市朝阳区借势演唱会,在两个月内实现相关街区客流量翻番,线上传播量超4.5亿次,成功塑造“宠粉城市”口碑 [1] - 行业通过“空间场景+商业服务+情感体验”的三维联动模式,将演唱会流量转化为城市记忆,具体包括前期街区布景、中期商业联动、后期衍生市集和合唱路演等活动 [1] - 演唱会撬动了万人规模的消费全链条,当各种消费汇聚成体验,便积累为城市形象的独特标签 [1] 城市更新与品牌塑造的新逻辑 - 与传统“建地标”的硬更新相比,演出经济带来的是发生在歌声、灯光和人群中的“软更新” [2] - 文旅、商业与粉丝的“三向互动”赋予消费者更深的文化参与感,案例包括上海打造夜间经济地标和西安大唐不夜城成为旅行目的地 [2] - 城市品牌来源于鲜活的故事,如一份“大鸡腿饭”或一张“打卡合影”都可能成为年轻人主动分享传播的城市标签 [2] 对城市软实力的考验 - 行业考验城市在短时间内统筹交通、安保、商圈、社区等资源的能力 [2] - 成功的关键在于细节中展现温度,让歌迷产生“这座城市懂我”的情感认同,并在热潮退去后延续品牌,吸引人们“旧地重游” [2] - 演唱会只是舞台,真正的比拼在于幕后的城市运营与品牌维护能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