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拼图”:中国城市全球要素配置能力的破界时刻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9-06 13:53
一系列与全球化有关的"小事",正在深圳前海发生。 影石创新6月登陆A股,让刘靖康成为科创板首位"90后"创始人。早在4月,这家公司就曾出圈,"纽约 市民抢购深圳相机"一度登上热搜。 孵化于香港科技大学的戴盟机器人,近期官宣亿元级天使++轮融资,全球总部办公基地也落户前海。 国际仲裁权威评估机构2025年报告显示,北京、深圳、上海跻身全球最受欢迎仲裁地前十名,深圳国际 仲裁院等三家仲裁机构年均标的额过千亿元。 上述种种,都是前海正在增强全球高端生产要素配置能力的直观表现。 四年前,《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简称《前海方案》)发布,前海面积 扩展至120.56平方公里,多个片区被纳入前海范围,犹如一块块"拼图"不断向外延展。 于内,前海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稳步推进,省、市两级累计下放182项行政事权,"权责对等、 优势叠加"的新型治理机制逐渐建立。 于外,前海与纽约、伦敦、新加坡等城市相似,悄然汇聚了金融、航运物流、法律仲裁、科技服务等高 端业态,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6成。 近日印发的《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增强对 全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