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村镇银行成了“香饽饽”?年内三家国有大行参与村改支
华夏时报·2025-09-06 16:47

核心观点 - 国有大行加速推进村镇银行改革 年内已有三家国有大行通过"村改支"模式将旗下村镇银行改制为支行 体现行业顺应监管政策导向、优化基层金融服务架构的趋势 [1][2][3] 国有大行改革案例 - 农业银行于9月4日获批收购厦门同安农银村镇银行并设立厦门大同支行 该村镇银行2012年开业 注册资本1.5亿元 [1][2] - 工商银行于6月23日率先获批收购重庆璧山工银村镇银行并设立璧山中央大街支行 9月2日完成解散程序 [2] - 交通银行于8月8日获批收购大邑交银兴民村镇银行并设立成都大邑支行及安仁支行 同时收购8家企业法人股东持有的2.71%股权实现100%控股 [2] 改革动因与政策背景 - 监管层鼓励金融资源向县域和乡村下沉 通过支行形式实现管理集约化以提升服务效能和普惠金融目标 [1][3] - 部分村镇银行存在资本实力弱、抗风险能力不足、治理结构分散等问题 改制后可获得总行在资金、风控和管理上的全方位支持 [3] - 年初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稳妥有序推进村镇银行改革重组"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一体推进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和转型发展" [4] 行业改革进程与模式 - 截至8月末今年已有超过100家村镇银行退出市场 改革步伐较2024年明显加快 [4] - 城商行和农商行作为主要发起机构在"村改支""村改分"实践中占主导地位 股份制银行案例有限 国有大行案例罕见 [4][5] - 龙江银行8月27日获批收购三家润生村镇银行并设立分支机构 民生银行9月5日获批将普洱村镇银行改制为分行 [4][5] 未来发展趋势 - 国有大行因具备强资本和全国性网络 可通过"村改支"快速实现资源整合与风险兜底 [5] - 城商行和农商行更可能选择"差异化改造"路径 通过合并重组、增强风控和股改引资等方式提升抗风险能力 [5] - 全面推广"村改支"步伐或较谨慎 但在经营风险隐患较大的个别村镇银行中推进的可能性客观存在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