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盲人企业家深陷“连环套”,县政府岂能糊弄人
搜狐财经·2025-09-06 18:42

事件核心 - 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一位盲人企业家因协助当地政府进行棚户区改造项目,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陷入困境 [2] - 企业家与当地县政府的债务纠纷历时多年,因政府换届、官员调离而陷入“新官不理旧账”的僵局 [2][3] - 企业家通过关键场景的多份录音资料,使其介入项目的非经营因素得以复盘,并迫使地方政府承认旧账 [2][3] 项目背景与政府介入 - 涉事项目为长岭县一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因拆迁工作无法自主完成、审批手续不全、债权债务混乱及烂尾等问题而陷入停滞 [2] - 企业家首次垫资是基于政府给开发商的承诺,后续二次垫资是因住建局紧急求助并许诺数十套房屋,用于支付农民工工资 [2] - 前前后后企业家投入了上千万的资金和房产,地方政府官员深度介入,但部分承诺和保证无法落实到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中 [2] 资金性质与角色模糊 - 企业家几次打入地方政府农民工工资专户的款项近800万元,资金性质存在争议,是项目专款还是帮忙性质的资金拆借 [3] - 在项目推进和债务化解中,当地政府及多位负责官员牵涉其中,导致企业经营行为与政府项目推动的角色模糊不清 [3] - 企业家的风险评估因对政府官员的信赖而出现错误判断,特定时段的检查压力可能导致政府官员胡乱表态 [3] 政策法规与公信力 - 《民营经济促进法》明确规定,地方政府应履行依法向民营经济组织作出的政策承诺,不得以政府换届、人员更替等为由违约毁约 [4] -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明确对该类情况有处罚问责态度,官员身涉其中的承诺和担保应视为基于政府公信力的一种背书 [4] - 维护政府公信力需要在个案处置中约束权力、实践法治,官员调任、升迁不是承诺不落实的理由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