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加力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对话中央财经大学校长马海涛
搜狐财经·2025-09-07 07:04

财政政策基调调整 - 财政政策从"积极"转向"更加积极" 系2008年以来首次重大基调调整 [2] - 政策目标包括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针对总需求不足问题精准施策 提振经营主体信心 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2] - 赤字率设定为4%左右 赤字规模达5.66万亿元 同时计划发行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和4.4万亿元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3] 财政政策实施特点 - 政策工具和力度实现优化升级 通过扩大超长期特别国债和专项债发行规模强化资金供给 [3] - 财政支出向新基建、民生、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倾斜 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3] -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协调 通过合理安排债券发行带动社会投资 货币政策为财政政策实施提供支持 [4] 财政空间与债务安全 - 突破3%赤字率警戒线具有合理性 该标准系欧盟经验数据而非精确计算值 [5] - 政府负债率为90.12% 显著低于G7国家平均值127.42% 日本251.15%和美国121.01% [7] - 特有财政金融体制确保政府举债限度远高于欧美国家 国有商业银行为政府债券主要认购持有人 [8] 政策作用机制 - 通过"扩内需"与"稳信心"双向发力 财政政策覆盖面广、见效快、定向准的优势可快速提升社会总需求 [9] - 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通过债务置换等工具为关键领域提供流动性支持 [10] - 支持民生领域建设和国家重大战略实施 持续优化支出结构聚焦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 [11] 微观层面影响 - 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缓解企业转型升级现金流压力 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11] - 促消费与惠民生紧密结合 通过消费券、以旧换新等政策释放消费潜力 [12] - 加大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支出 上半年社保就业、教育、卫生健康三类支出合计约5.7万亿元 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0.3% [12][24] 政策协同与挑战 - 需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同 兼顾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 强化预期管理 [13] - 面临四大制约因素:平衡财政观念惯性、系统性和有效性待提升、人口老龄化、外部环境冲击 [15][16][17] - 需处理好三大关系:年度预算平衡与跨周期平衡、功能财政与平衡财政、经济建设支出与民生支出 [19] 重点任务与实施成效 - 三大重点任务:用足财政政策空间加大逆周期调节、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20] - 上半年科学技术支出4790亿元同比增长9.1% 中央财政安排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118.8亿元同比增长14.5% [24] - 下半年需保持政策强度 超长期特别国债和专项债在三季度集中发行 出台更具针对性增量措施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