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生成式AI与大模型技术突破推动智能体(AI Agent)快速涌现,互联网正从“连接信息”向“连接智能”范式转变,智能体互联网应运而生 [1][7] - 智能体互联网的核心是连接具备自主感知、决策与执行能力的智能体,实现从“连接设备”到“连接智能”的跃迁,目标特征体现在自主性、语义化和群体智能 [1][16] - 现有互联网架构存在网络能力、协议能力和控制模式局限,需突破身份管理、能力注册发现、新型路由寻址等关键技术,并构建分层系统架构以支撑未来发展 [1][25][44] 智能体互联网的愿景与目标特征 - 网络服务范式正从“连接信息”向“连接智能”转变,连接核心从静态数据变为具备自主能力的智能体,网络节点升级为能解读数据语义的自主智能节点 [16] - 目标特征包括自主性(智能体可自主决策适应环境)、语义化(网络节点能解析数据语义)、群体智能(多智能体协同完成复杂任务) [1][20][21][23] - 旨在构建“碳硅共同体”,即人类与智能体深度融合、协同进化的社会新形态,形成群体智能驱动的社会运行新模式 [17] 现有互联网架构的局限性 - 网络能力受限:传统IP架构缺乏内容语义感知与处理能力,难以表达复杂用户任务,且缺少内生的上下文与记忆共享机制 [25][26][28] - 协议能力受限:“刚性协议栈”模式固定接口难满足意图驱动通信,缺乏意图驱动能力和动态工具调用与服务发现机制 [29][32] - 控制模式受限:中心化控制模式不适应智能体网络的分布式自治需求,在资源管理和安全性方面存在矛盾与挑战 [33][35][36] 智能体互联网的关键技术需求 - 需设计多智能体协同机制与去中心化注册中心,实现跨域范围的高效协同与能力发现 [39] - 需实现智能体业务的感知与网络能力协同,支持意图识别、任务编排及低代码/无代码平台,提升任务定制能力 [39] - 需提供智能体的泛接入管理能力,保障服务质量要求,并构建安全可信的生态系统,包括身份认证、隐私保护与去中心化治理 [40][42] 系统架构与演进路径 - 系统架构自下而上分为基础资源层(提供计算、网络等资源)、互联功能层(实现智能体接入、发现与传输)、协作管理层(统筹数据、模型等管理)、应用使能层(提供开发与服务支持) [1][44][46] - 演进路径包括从网络基础设施向智能服务基础设施、从内容网络向智能体网络、从单一接入向泛接入、从面向连接向面向任务的XaaS平台演进 [1] 应用案例 - 智慧网络应用如新通话中的个人助理与沉浸式通信 [1] - 智能应用如搜索与知识的全闭环任务处理 [1] - 智慧城市应用如基于AI Agent的城市流量监控 [1] - 智慧生活应用如多AI Agent协同制定露营计划 [1]
人工智能专题:智能体互联网白皮书
搜狐财经·2025-09-07 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