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西街观察】公共采购不容“糊涂账”
北京商报·2025-09-07 21:42

事件概述 - 重庆三峡学院一项预算90万元的防火墙及DNS设备采购项目被证实存在严重问题,一家“三无”公司以路由器冒充防火墙中标,中标价格为85万元[1][2] - 同品牌同型号的路由器在网购平台售价仅为299元,与中标价格相差悬殊,引发公众对政府采购流程的质疑[2] 采购流程失范 - 招标项目原本计划采购网络防火墙,但最终中标产品为普通路由器,功能与预算要求存在巨大差异[2] - 中标公司无社保缴纳及纳税记录,却通过了招标资质审查,其在竞争性谈判中技术参数直接照抄文件且不具备专业知识[3] - 评审专家未核查参投设备的具体型号,仅进行象征性询问,导致评审流于形式[3] 行业普遍问题 - 此类“天价”采购并非孤例,行业内曾出现“天价U盘”、“天价手机”等类似丑闻,反映出公共支出监管的普遍漏洞[4] - 问题普遍表现为“只买贵的,不选对的”,供应商虚报成本,违背了政府采购的公开透明和诚实信用原则[4] - 评审环节形式化以及资质不足的供应商中标等现象,常伴随“萝卜招标”和利益输送的腐败嫌疑[4] 处理结果与行业影响 - 事件导致多人被立案调查,两名评审专家被解聘,中标公司被处以罚款并列入不良记录名单[1] - 事件涉及采购单位、供应商、代理机构、评审专家等多个关键责任方,暴露出政府采购权力运行中的风险环节[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