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上银基金赵治烨:十年均衡之道 不执于一念方得始终
上海证券报·2025-09-08 02:40

投资框架与理念 - 投资框架强调不同板块需采用不同的估值逻辑,没有万能公式,只有适配性[1][5] - 投资模式从早期深耕科技、消费等赛道的行业信徒,蜕变为覆盖科技、红利、周期、消费的配置型选手[2] - 在操作中坚持两条铁律:不买因景气度而过度溢价的资产以严控波动;不押注单一仓位但灵活调整结构[7] 红利股投资策略 - 选择红利股时关注两个核心指标:股息率与中长期国债相比有明显利差;盈利具有可持续性[2][5] - 管理的上银新兴价值成长基金中,红利仓位占比达25%,主要配置高股息的公用事业和传统消费标的[5] 周期股投资策略 - 周期股投资不看PE,而是关注PB分位数,并紧盯供给侧状况[2][5] - 投资逻辑要求需求侧不能太弱,供给侧不能同质化扩张,并在PB低位时进行左侧布局[2][5] 科技股与AI投资策略 - 科技投资优先考察产业趋势,其次看企业的先发优势,最后评估管理层[2][6] - AI硬件筛选标准包括:是否为海外大厂供应链;是否为细分赛道龙头;管理层是否存在蹭热点行为[2][6] - 在AI行情中重仓了光模块、PCB等有业绩支撑的硬件股[6] 消费股投资策略 - 当前管理的产品中,消费仓位传统消费和新消费各占一半[6] - 传统消费如白酒正在博弈宏观拐点;新消费则关注港股映射,并自下而上寻找如宠物食品等细分机会[6] - 观察到传统消费赛道确定性消失,白酒估值曾达40倍以上,家电渗透率见顶,难以摆脱宏观周期束缚[3] 产品配置与行业观点 - 对于不同风险偏好产品采用差异化策略:上银新兴价值成长配置均衡;上银鑫达混合更多关注AI、机器人机会但也控制风险[7] - 公募行业中均衡类基金经理面临挑战,投资者偏好ETF或锐度高的行业基金,对长期可持续性兴趣不浓[7] - 认为均衡投资能在市场剧烈波动中守住基本盘,为持有人创造穿越周期的长期收益[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