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我在大山里支教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09-10 06:13

QAC 中除假 大學 1 , I @ 图①:宋飞在给孩子们上阅读写作课。 肖旭云摄 图②:"大山里的T台秀"活动现场。 图③:北冶小学的学生们参加体育比赛获奖。 图④:学生们写在树叶上的信。 本文照片除署名外均为本报记者宋 飞摄 作为中央和国家机关第27批青年支教帮扶队成员,本报记者宋飞在河北省平山县的大山里度过了一年。 这段经历让他不断思考教育的本质——乡村教育亟须构建"精神传承与资源下沉"的双通道,既要硬件改 善,更要培养能扎根乡土、点燃心灵火种的教师队伍。正如一位前辈记者所说:"对遥远的乡村来说, 每一个学校,是一堆火;每一个老师,是一盏灯。"在革命老区,青年支教帮扶队成员用红色基因筑牢 精神根基,以诗教、美育和科教启迪孩子们对家乡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的憧憬,让"庠序之灯"照亮乡村全 面振兴之路。 山路盘旋。车窗外,8月的太行山,蝉鸣拉扯着夏末最后的闷热。送我初次进山的司机闫师傅,不时拈 两粒鹰嘴豆放入口中,他侧头浅笑,语气轻松却带着山里人的韧劲儿,"常跑山路,嚼几颗豆可以提 神。"这还是一年前刚来支教时的一幕,如今回想,这一年的支教,就像山间的鹰嘴豆,坚硬外壳里包 裹着令人回味的甘甜。 诗教:让山风化作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