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穿越三千年来洛阳看一场“古代阅兵”
河南日报·2025-09-10 07:31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举行。新型战机划破长空,"东 风"系列导弹运输车浩荡驶过——国之重器,彰显着科技实力和国防力量。 在洛阳博物馆,两柄古剑静静地述说着过往。一柄属于春秋时期的吴王夫差,一柄是战国时代的"繁阳之 金"。它们精湛的铸造工艺反映出当时的军事装备水平和冶炼技术,是研究春秋战国时期军事作战方式的重要 实物资料。 中国古兵器的智慧之光,更早地闪耀在夏商之时。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有一件青铜戈,据考古学家测 定,其年代距今3000多年。当时,青铜戈的出现堪称兵器革命,它不像剑以刺击为主,而是通过戈头与木柄 的组合,实现劈、啄、勾等多种攻击方式,攻防一体。 青铜戈。 令人称奇的是,这种结构体现出原始的"模块化"设计思维:戈头可更换,木柄可调整,以适应不同战斗场 景。这种思路与现代步枪根据不同任务更换配件、扩展功能的设计逻辑相契合。 从玉钺到仪仗指挥刀,读懂军事权威的表达 穿越三千年时光,在中原腹地的洛阳,夏商时期,青铜匠人已在炉火中锻造出最早的"高科技"兵器;隋唐时 期,漕运繁忙,大运河曾是维系军事后勤保障的动脉。 走进洛阳的博物馆,从一件件静默的瑰宝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