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专访周大地:“十五五”新型电力系统重塑,新能源与储能迎新机遇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9-10 17:17

“十四五”能源转型成果 - 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目标为20%,2024年已达到19.8%,预计2025年将超额完成目标 [3] -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由40%提升至60%左右,构建了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 [3] - 2024年全国发电量超10万亿千瓦时,国内能源生产总量折合约50亿吨标准煤 [2] - “十四五”前四年能源消费增量已达到“十三五”五年增量的1.5倍 [2] - 2024年单位GDP能耗比“十三五”末下降11.6% [3] - 终端用能电能比重已达30%左右,能源投资年破万亿元 [1] “十五五”能源规划方向 - 政策体系将延续“双碳”目标核心思想,能源领域需在“十五五”期间实现碳达峰 [4] - 核心路径是严格限制煤炭消费增长,推动煤炭、石油、天然气在“十五五”期间实现梯次达峰 [4] - 需大力发展新能源,通过风光核储等零碳电力发展全面替代化石能源增量 [1][4] - 将建立以强度控制为主、总量控制为辅的碳排放双控制度 [3] - 预计实现碳中和时年用电量将在17万亿到20万亿千瓦时 [6] 非化石能源发展目标与路径 - 实现碳中和需要开发近5亿千瓦水电、30亿千瓦以上风电、50亿千瓦以上光伏发电、3亿到5亿千瓦核电 [6] - 风光发电装机总量需达到90亿到100亿千瓦,每年需新增风电12亿千瓦,光伏23亿千瓦,合计4亿千瓦以上 [6] - 电力系统要提前实现零碳化,一次能源和终端能源都高度电气化 [5] - 城乡屋顶光伏发电的发展潜力可达近30亿千瓦 [7] 重点领域电气化转型 - 交通运输电动化促使成品油消费量提前达峰,给石化行业低碳转型形成压力 [6] - 民用供热系统将从煤和天然气集中供热转向分散式电采暖,民用炊事用能电气化开始发展 [7] - 未来以绿氢和生物质能为基础的零碳合成化工和零碳燃油将发展,预计2040年后逐步替代现有油气化工 [6]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与挑战 - 光伏和风电装机快速增长,每年新增数亿千瓦可再生能源并网使电网平衡调度面临巨大挑战 [8] - 新型电力系统要以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为核心,通过储能和新技术将间歇性新能源转化为可调度电源 [9] - 需构建多层次、相对分散化的系统,通过发电权交易、分时电价等机制引导电源公平竞争 [9] - 未来电力市场将实现全额竞争上网,使“光风+储”与煤电全面竞争 [10] 储能发展现状与方向 - 截至今年上半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约9500万千瓦,5年增长近30倍 [13] - 需大力推动大规模化学储能应用,储能将成为零碳电力的基本构成之一 [13] - 未来要推动以发电方为主的储能建设,形成多层级储能体系,鼓励新能源发电企业自建储能设施 [13] - 用户侧储能通过利用分时电价差已展现经济性 [13] 电力市场机制改革 - 电力市场机制需重新审视公平性与效率平衡,允许不同电源在同一平台竞争,由价格信号引导资源配置 [10] - “十五五”期间要尽快使新增电力需求全部由非化石能源电力提供,保持存量化石能源发电量 [11] - 煤电设备在未来20年左右有序退出,或更长时间保留作为备用设备 [11] - 电网发展模式需调整,重点转向服务每年4亿千瓦以上的风光新能源建设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