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概述 - 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在入学报到环节劝退两名已被正式录取的自闭症学生,其中一名学生小谭已收到录取通知书,专业为信息工程学院的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3] - 校方最初以“相关残疾学生培养计划不招收孤独症学生”为由建议学生不要就读,但该计划招生条件中表述为“以肢体残疾及言语残疾学生为主”,并未完全排除自闭症学生[3][4] - 事件引发社会关注后,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并成立工作组,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将邀请专业机构对小谭进行专业评估,学校表示将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录取以及是否适合随班就读[1][2][5] 学生背景与能力 - 学生小谭属于轻度自闭症,是自闭症群体中智力水平和行为认知能力相对“拔尖”的少数,最近十二年均在教育机构就读,包括普通小学、区特殊学校、广州市重点职高特教班[3] - 该生生活自理,能安坐于教室,十九年多未出现伤人等危险行为,并通过了广东省残联的笔试、面试等选拔,最终获得推荐资质并被学校正式录取[3] - 能够考取高职或技校的自闭症孩子已是百里挑一,他们具备融入社会的能力,通常不会对正常教育教学造成干扰[7][8] 法律与教育公平议题 - 校方“录取后又劝退”的做法被指难以站得住脚,有悖于保障残疾学生平等受教育权的基本法律精神[7]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普通高级中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必须招收符合国家规定录取要求的残疾考生入学,不得因其残疾而拒绝招收[7] - 专家指出,在没有进行专业评估的情况下,校方基于刻板印象的担心缺乏事实依据,国内外有很多自闭症患者在支持得当时可完全融入集体生活并取得良好学业成就的例子[7] 融合教育现状与挑战 - 事件反映出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对于自闭症群体的承接和认知能力存在不足,融合教育亟需完善[1] - 高中及以上层次的“融合教育”需更进一步,全国范围内能像小谭一样进入大专或技校的自闭症学生少之又少,导致高职教育对其的承接能力和认知存在客观不足[10][12] - 广州市自2013年起在普通职业高中开设启能班,当地16岁以上心智障碍人士拥有高中学历的比例已从2012年的5%提升至2019年的超过40%[9] - 全国心智障碍群体的就业率不到10%,能够自主考取大专并走向工作岗位的群体占比较小[11][10] 未来发展方向 - 未来进入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体系的自闭症学生数量可能逐渐增多,做好入学前评估和入学后支持尤为关键[12] - 评估应不仅针对学生,也需评估学校的教学环境和软硬件能力是否适合自闭症学生成长[12] - 专家建议,应提供资源教室等无障碍环境,使心智障碍者能在平等基础上享有受教育权,实现“融合教育”[10]
不止一名自闭症学生入学报到遭劝退,是刻板印象还是实际考量?
第一财经·2025-09-10 1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