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环境与不确定性 - 2025年下半年全球经济面临地缘政治风险演变、美国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和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等多重不确定性 [3] - 美联储可能在2025年9月重启降息,年底前继续下调利率,2026年或有进一步降息动作,若降息落地将使全球流动性更充裕 [4] - 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对特朗普政府关税权限提出质疑,若美国最高法院支持这一观点将对后续关税战产生重大影响 [3] 中国外贸表现与展望 - 2025年上半年在美方关税加码背景下,中国外贸实现超预期增长,展现强于预期的抗风险能力 [6] - 近几个月中国对美出口持续减少,但对东盟、欧盟等贸易伙伴的出口则实现较大幅增长 [6] - 预计2025年下半年中国外贸将延续平稳运行态势,保持在合理区间内波动,出现大幅下滑的概率较低 [6] 财政政策结构变化 - 财政支出结构显著趋势是重点逐步向消费和民生领域倾斜,过去主要投向基础设施投资等领域 [7] - 当前基础设施投资增速维持在4%~5%,制造业投资增速保持在8%左右,反映出经济结构中仍存在较强投资需求 [7] - 对“两新”领域的财政补贴已从2024年的1500亿元增至2025年的3000亿元,未来仍有扩大空间 [8] 货币政策操作与工具 - 央行在二级市场买卖国债的核心作用在于调节市场流动性,有助于更直接地影响市场流动性水平 [9] - 中国央行持有的国债规模仅占其总资产约5%,在全部国债存量中占比仅为6%左右,远低于美联储的12%和欧洲央行的20% [10] - 商业银行持有国债的比例超过60%,若央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将增强银行流动性,从而提升国债购买能力 [11] 财政与货币政策协同 - 货币政策通过流动性支持为财政融资创造条件,财政政策则可通过贴息、注资等方式反哺金融体系 [1] - 财政通过发债投入战略性项目时需银行信贷跟进支持,这类项目具有投资规模大、周期长的特点 [11] - 央行与财政部已建立专门工作机制,加强国债发行与货币政策操作的统筹协调 [10] 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 - 金融支持科技创新需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直接金融+间接金融+政策支持”联动机制 [2] - 直接金融包括风险投资、PE、VC等承担科技创新前端高风险投入,间接金融需创新信贷流程结合数字化手段支持科创企业 [13] - 保险可有效分担科技创新中的不确定风险,政府基金应发挥协调作用合理分配财政资源 [14] 粤港澳大湾区优势与发展 - 大湾区拥有香港和深圳两大金融中心,资本市场融资环境在中国独一无二,且高度国际化有助于促进资本高频流动 [15] - 大湾区政策能根据市场变化灵活调整,未来需推动投资更多流向科创前端领域,并使金融支持更具针对性 [15] - 需强化跨境金融支持,加大对湾区企业的支持力度,以更积极姿态吸引外资并支持对外投资 [15]
连平:下阶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协同发力促内需|全球财经连线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9-10 1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