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从听潮阁到PLAVE,中日韩虚拟歌手的答案大不同
36氪·2025-09-10 20:53

中国虚拟歌手发展历程 - 国内虚拟歌手发展分为两个阶段:2012年起以洛天依为代表的声库型歌手阶段(技术驱动的二次元实验),以及2020年后以A-SOUL为代表的真人驱动虚拟偶像阶段 [1][3] - 声库型歌手基于VOCALOID技术对真人声音采样调校,形成Vsinger虚拟歌手矩阵,但受限于二次元文化与主流音乐产业结合度低,商业化路径薄弱 [3] - 偶像化阶段通过动作捕捉技术实现真人驱动虚拟形象,A-SOUL成员乃琳2022年B站生日直播创下单月收入200万元记录,官方周边店年销售额达百万至千万元级 [5] 行业现状与挑战 - 听潮阁作为虚拟歌手孵化器采用开放平台策略,签约超5000位歌手,结合短视频/语音厅玩法并延伸至线下舞台,但大众认知度极低 [5][7] - 行业存在作品深度不足、IP沉淀薄弱问题,A-SOUL曾陷入压榨中之人、粉丝开盒等争议,出圈曲目数量不及舆情事件 [7] - 运营模式处于浅尝辄止阶段,虽具备成熟技术和舞台,但缺乏持续音乐IP输出能力 [8] 日韩模式借鉴 - 韩国虚拟男团PLAVE采用K-pop标准化运营体系,出道1年4个月累计流媒体播放量突破10亿次,成为最快进入Melon"Billions Club"的艺人 [9] - 日本强调"声音IP"战略,如不露脸歌手Ado、Yorushika通过独特嗓音和神秘感实现全球爆火,形成以音乐作品为核心的品牌经营模式 [11][13] - 专业度(韩国)和声音IP沉淀(日本)被验证为成功路径,虚拟歌手需摆脱声库/主播思维,转向长期音乐IP运营 [9][13] 发展机遇与方向 - 中国拥有短视频/直播生态、专业舞台技术和广泛曝光土壤,具备诞生国民级虚拟歌手的蓝海市场基础 [14] - 可融合韩国偶像团体化的持续作品供给与多舞台曝光路线,结合日本不露脸模式的虚拟IP延展运营,打开更大想象空间 [13] - 虚拟歌手有望从圈层尝试升级为音乐产业新常态,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国特色发展路径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