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开展买断式逆回购操作的三重意义
证券日报·2025-09-11 00:21
■苏向杲 央行买断式逆回购操作采用"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的市场化方式,其操作利率通常低于同期限中期 借贷便利(MLF)利率。这有助于直接缓解商业银行在息差收窄背景下的负债成本压力。银行负债成本下 降为贷款端利率下行提供了空间,使货币政策利率能够更顺畅传导至实体经济,最终降低企业综合融资 成本。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开展10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央行买 断式逆回购操作能够直接影响当下的流动性,进而影响金融市场走势以及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市场各方 也通过观察央行买断式逆回购操作的规模和频次,判断货币政策动向和流动性趋势。 此外,与央行传统的7天、14天质押式逆回购相比,买断式逆回购期限更长(3个月、6个月),填补了短 期工具与MLF之间的"期限空白"。这意味着商业银行可获得稳定、可预期的中期资金支持,便于其进行 中长期信贷规划,减少因短期资金波动导致的信贷投放谨慎情绪。 近期,我国股票市场持续回暖,债券市场波动加剧。与此同时,实体经济正加速转型。在这一背景下, 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均对资金流动性状况格外关注。央行也及时"回应"市场流动性需求,频频开展买断 式逆回购操作。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