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开展买断式逆回购操作的三重意义
证券日报·2025-09-11 00:21
央行买断式逆回购操作的核心观点 - 央行近期频繁开展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旨在通过向市场投放流动性来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并推动金融机构更高效地服务实体经济 [1] 操作规模与频次 - 央行近日开展了10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 [1] - 今年以来截至9月10日,央行已开展17次买断式逆回购操作,而去年全年仅为4次,操作频次显著增加 [1] 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 - 央行通过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根据资金面松紧情况精准调节流动性,以实现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供应量增长与经济增长及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2] - 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是一项精细工作,需要兼顾抑制通胀、刺激经济增长、维护金融稳定等多项目标间的平衡 [2] 促进股票与债券市场平稳运行 - 在股市持续回暖、债券市场波动加剧的背景下,央行投放流动性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对市场的顺周期行为进行纠偏 [3] - 相关操作避免了流动性过度宽松或紧张,近期银行间市场隔夜及7天期回购加权平均利率持续小幅波动即是证明 [3] 推动金融机构高效服务实体经济 - 买断式逆回购采用“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的市场化方式,其操作利率通常低于同期限MLF利率,有助于直接缓解商业银行的负债成本压力 [4] - 银行负债成本下降为贷款端利率下行提供空间,使货币政策利率能更顺畅传导至实体经济,最终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4] - 买断式逆回购期限更长(3个月、6个月),填补了短期工具与MLF之间的“期限空白”,为商业银行提供稳定、可预期的中期资金支持,便于其中长期信贷规划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