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游要“流量”更要“留量”
经济日报·2025-09-11 06:12
然而,在生态旅游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部分地区同质化开发、粗放式经 营:"千村一面"的民宿集群、缺乏特色的"农家乐"餐饮、过度商业化对自然环境的侵扰。面对这些问 题,生态旅游开发应从追求规模的"野蛮生长",转向追求品质与可持续的精细化开发。 要从"概念"走向"内涵",深挖独特IP,拒绝千篇一律。要打破"复制粘贴"的思维定式,深挖风土人文的 独特性和唯一性,可以是某种珍稀动植物、一项古老的农耕技艺,或是一段独特的民族故事,将这种独 特基因提炼出来,打造不可替代的IP。如云南高黎贡山围绕"博物学"开展深度研学,甘肃陇南依托山地 资源开发特色康养,从资源禀赋的差异化中寻找各自的独特魅力。 走出都市钢筋水泥"森林",来原始森林中亲近树木和花草,呼吸一口饱含负氧离子的清新空气,感受内 心的宁静与美好,这是森林旅游的魅力。近年来,森林游、湿地游、草原游等高度依赖良好生态资源的 生态旅游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国家林草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生态旅游游客量达27.61亿人 次。 生态旅游满足了消费者对"亲密接触"美好生态的迫切需求,也给塑造好生态、留住好环境的当地居民带 来了可观收入,是"绿水青山就是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