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东南亚光伏市场:从"出口跳板"到"市场终端"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2025-09-11 08:26

亚洲光伏市场总体趋势 - 全球能源转型加速 亚洲成为光伏产业发展新高地 东南亚凭借丰富太阳能资源 完善政策框架和巨大电力需求吸引大量中国光伏企业投资 [1] - 东南亚从中国光伏制造出口欧美的跳板转变为开发本地市场和参与区域能源转型的重要前沿 [1] - 光伏产品价格持续下降为亚洲各国开发光伏电站提供现实条件 [1][7] 市场潜力与需求 - 亚洲经济快速发展 南亚 东亚 东南亚电力需求快速攀升 工业化 人口增长推动能源消费结构快速重塑 [2] - 东盟2022年能源供应中仅15.6%来自可再生能源 煤炭占主导地位达30.5% 天然气占19.7% 清洁能源替代空间巨大 [2] - 预计到2034年亚洲太阳能市场规模将超1万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超25% [3] 各国光伏发展目标 - 越南设定2030年实现18吉瓦风电和太阳能装机容量 [2] - 泰国计划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达到30% [2] - 菲律宾通过绿色能源发电项目拍卖释放超10吉瓦光伏发电项目 [2] - 马来西亚 印尼等国制定可再生能源装机目标 政策框架逐步完善 [2] 成本优势与资源禀赋 - 南亚 中亚 东南亚光照资源丰富 光伏发电成本持续下降并低于煤电 成为最经济发电方式之一 [3] - 乌兹别克斯坦可再生能源约97%为太阳能 太阳能总潜力超过510亿吨油当量 [3] 中国企业战略调整 - 过去十年间约20家中国光伏上市企业在马来西亚 越南 泰国 柬埔寨投建生产基地 [4] - 美国对东南亚四国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税调查后 企业从单纯出口制造转向深度参与本地能源项目建设与运营 [1][4]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光伏组件对亚洲出口量同比增长12.2% [5] 中国企业具体项目 - 隆基绿能参与多个乌兹别克斯坦政府主导项目 [4] - 中国能建连续与哈萨克斯坦 格鲁吉亚 阿塞拜疆签约光伏项目 [4] - TCL中环 晶科能源与当地能源公司洽谈合资建厂 [4] - 海泰新能在印尼投建2吉瓦电池片及1吉瓦组件项目 [4] 本地化运营与产业链建设 - 中国企业通过项目投资 技术合作和本地化生产参与电网升级 储能配套与电站运营 [5] - 助力东南亚国家构建本土光伏产业链 [5] - 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投资带动当地清洁能源扩张与工业升级 [1][7] 发展挑战 - 面临政策执行不统一 电网基础设施滞后 外资准入限制等多重挑战 [6] - 除菲律宾已建立高度竞争市场架构外 多数国家仍为单一买方模式 [6] - 越南光伏装机容量全球前十但电网建设滞后导致弃光率高 [6] - 泰国 马来西亚电网基础较好 印尼 柬埔寨电网薄弱 [6] - 土地审批 外资比例 补贴发放 绿证交易等操作层面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6] 解决方案与发展前景 - 中国企业通过技术输出 融资创新与本地合作逐步破局 [7] - 中国在光伏制造 储能集成 电网升级等方面成熟经验可与东南亚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有效结合 [7] - 未来中资企业有望在光伏电站投资 储能系统集成 绿电交易等环节实现更深层次参与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