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背景与总体要求 - 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 [1][2] - 电子信息制造业被定位为国民经济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 是稳定工业经济增长和维护国家政治经济安全的关键领域 [1][2] - 总体要求是保持行业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为工业经济稳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2] 主要发展目标 - 2025-2026年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目标为7%左右 [3] - 包含锂电池、光伏及元器件制造等领域后 电子信息制造业年均营收增速目标达到5%以上 [3] - 到2026年预期实现营收规模和出口比例在41个工业大类中保持首位 [3] - 目标使5个省份的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超过万亿元 [3] - 服务器产业规模目标超过4000亿元 [3] - 75英寸及以上彩色电视机国内市场渗透率目标超过40% [3] - 推动个人计算机和手机向智能化、高端化发展 [3] 供给端重点举措 - 通过高端化和标准化破解内卷式竞争 推动电子整机高端化并提升产品供给水平 [4] - 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对接协同 健全标准化工作机制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4] - 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 落实制造业有序转移指导意见 完善国内梯度有序转移协作机制 [4] - 依法治理光伏等领域产品低价竞争 引导地方有序布局光伏和锂电池产业并梳理产能情况 [4][5] - 实施光伏组件和锂电池产品质量管理 强化与投资、金融、安全政策联动 [5] - 研究以强制性国家标准为基础的储能电池产品安全推荐目录 [5] - 支持建立行业自律机制 加强重点行业监测预警和有序调整产业规模 [5] 需求端重点举措 - 通过扩大新场景和培育新业态挖掘大众消费潜力并强化行业应用赋能 [6] - 引导企业稳步出海并深度嵌入国际体系 促进国际资源引进来和产业国际合作 [6] - 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稳妥应对国际贸易壁垒 [6] 投资策略 - 建议关注产业链中技术领先和成本优势较强的公司 例如比亚迪和宁德时代 [7]
电子信息制造业稳增长方案出炉:破内卷、拓出海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2025-09-11 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