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李迅雷|大国债务:经济增长的代价
搜狐财经·2025-09-11 16:32

宏观杠杆率总体变化 - 中国2025年二季度宏观杠杆率从一季度的298.5%上升至300.4%,首次超过300%,单季度上升1.9个百分点 [1] - 2019年末至2024年末,中国非金融部门宏观杠杆率从239.5%大幅上升至286.5%,增幅显著高于德、日、美三国 [2] - 德国、日本、美国宏观杠杆率呈现“急升-回落”态势,2024年末水平与2019年末大体相当,分别为198.6%、387%、249.3% [2] 居民部门杠杆率 - 中、德、日、美四国居民部门杠杆率在2019至2024年间变化平稳,幅度在正负5个百分点区间 [5] - 中国、日本居民杠杆率略有上升,德国、美国略有下降,其中美国居民杠杆率下降5.4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政府向居民发放补贴 [5] 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 - 中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呈现“升-降-升”态势,从2019年末的125.5%升至2024年三季度的139.4%,2022年以来升幅明显 [7] - 德、日、美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在2019-2020年小幅上升后,至2024年末回落 [7] - 中国A股上市公司中,国有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85.6%)高于非国有企业(78.3%),且2022年以来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明显提高,表明疫情后非金融企业加杠杆主要来自国有企业 [9] 政府部门杠杆率 - 中国政府杠杆率从2019年末的59.6%持续上升至2024年末的88.4% [11] - 德、日、美政府部门杠杆率先升后落,德国从2019年末的58.6%升至2021年末的68.9%后回落至2024年末的62.4%,日本从203.4%升至225.3%后回落至212.5%,美国从99.5%升至121.4%后回落至114.1% [11] - 中国政府杠杆率在国际危机时期(如2008年次贷危机)会明显上升,通过强有力的逆周期政策实现稳增长 [13] - 近年来中国政府杠杆率上升不一定与国际经济危机直接相关,例如2017年末相比2015年末上升13个百分点,而同期美、日、德政府杠杆率总体平稳或下降 [20] 逆周期政策效果差异 - 中国逆周期政策效果优于西方国家,核心原因在于政府、银行和国有企业均采取逆周期举措,而西方国家的企业和居民部门多为顺周期应对 [15] - 美国次贷危机时期,量化宽松政策直至2016年才初见成效,因商业银行非国有不敢放贷、企业不敢借款,而中国国有银行敢于逆周期操作 [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