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刘格菘半年两调整引离职猜测,公募“减负潮”下的基民焦虑
第一财经·2025-09-11 19:23

明星基金经理刘格菘产品管理权变动 - 广发基金知名基金经理刘格菘于9月10日卸任管理近七年的广发多元新兴股票(003745)[1][2] - 此次卸任是刘格菘半年内第二次调整在管产品,此前其管理时间最长的广发小盘成长(162703)于3月25日增聘两位基金经理共同管理[2] - 卸任后刘格菘在管产品数量缩减至5只,在管规模从312.95亿元降至294.63亿元,较其843.43亿元的规模巅峰减少约65%[4] 行业“以老带新”人才策略 - 行业内普遍采用“增聘-共管-卸任”路径实现“以老带新”,资深基金经理与新任基金经理共同管理产品,待新人成熟后再过渡至独立管理[1][5] - 刘格菘此前已有类似操作,2020年其单独管理的两只产品增聘基金经理后,于次年5月正式卸任,完成“增聘磨合”到“卸任交接”的完整培养路径[4] - 截至9月11日,年内首度实操管理产品的“新人”有339位,过去四年每年均有超过430位基金经理“出道”[7] 基金经理流动性加快 - 截至9月11日,年内离任的基金经理人数达到293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3%[5] - 存在“清仓式”卸任案例,如宝盈基金原基金经理杨思亮8月卸任所有7只在管产品后于9月入职新公司,景顺长城基金鲍无可5月卸任所有产品后确认离职[6] - 明星基金经理离职后,相关产品规模可能出现下滑,例如鲍无可卸任后,其管理的产品规模从一季度末的146.3亿元降至二季度末的103.34亿元,缩减近30%[8] 行业投研体系转型 - 公募行业投研体系建设正从“明星驱动”转向“平台赋能”,更加重视“平台式、一体化、多策略”投研体系建设[8] - 多家公司对产品基金经理进行调整,体现行业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强化核心投研能力建设的新变化[7] - 行业通过“以老带新”方式引导新任基金经理完成从研究员到基金经理的身份转变,为行业培养更多新人[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