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点概况 - 国务院批准在10个地区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包括北京城市副中心、苏南重点城市、杭甬温、合肥都市圈、福厦泉、郑州市、长株潭、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重庆市、成都市 [1] - 试点地区为发展基础较好、经济增长支撑作用强的城市群、都市圈或中心城市,具有较强代表性 [1] - 试点方案自批复起实施2年,预计2027年完成试点任务 [1] 改革重点领域 - 技术要素方面着力推进技术协同创新、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链条,重点解决科技成果转化和支持科技创新问题 [2] - 土地要素方面持续深化产业用地市场化改革、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重点解决土地集约高效利用问题 [2] - 人力资源要素方面畅通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渠道,重点解决人才畅通流动和激发创新创业活力问题 [2] - 数据要素方面加快拓展数据开发应用场景,重点解决数据价值实现与高效应用问题 [2] - 资本要素方面增加有效金融服务供给,重点解决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问题 [2] - 资源环境要素方面完善资源市场化交易机制,重点解决市场机制建设问题 [2] 试点亮点与创新 - 要素涵盖范围广,不仅涉及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传统要素,还支持探索数据、算力、空域、频谱轨道等新型要素配置方式和价值实现路径 [3] - 试点突出因地制宜,结合地区资源禀赋和优势特色部署具体改革任务 [2][3] - 在合肥都市圈和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部署开展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建设等任务,探索空域、频率等新型要素配置方式以形成新动能 [4] 服务业与新领域要素保障 - 试点部署安排支持新业态新领域发展,解决服务业等重点领域要素保障不足问题 [3][5] - 以养老服务业为例,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苏南重点城市等地区部署深化养老领域改革,从土地规划、适老化改造、服务标准、护理人员培养等方面做好要素保障 [5] - 支持试点地区以更开放方式利用创新资源,如加快推进国际先进技术应用、允许具有境外职业资格的专业人员取得工作许可、深化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应用等 [5]
10地将试点要素市场化配置综改
每日经济新闻·2025-09-11 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