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整体规模与增长 - 截至2024年底,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数量约为10.2万家,同比增长14.6% [3] - 2024年行业总营收约为2940亿元,其中专利代理机构总营收达487.9亿元 [3] - 行业从业人员约为110.4万人,同比增长12.2%,执业专利代理师40115人,同比增长16.6% [4] 行业结构与服务能力 - 服务机构类型多元,包括专利代理机构6034家、商标代理机构40702家,以及提供法律、运营、信息、咨询服务的机构分别约2.6万、0.3万、0.8万、2.5万家 [3] - 42.6%的机构为国内市场主体“走出去”提供服务,35%的机构服务境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56.3%的机构参与企业市场竞争策略制定与商标品牌布局 [4] - 82.6%的机构提供两种及以上服务,实现差异化发展格局 [5] 社会价值与就业带动 - 39.2%的机构招收了新入职人员,13.7%的机构录用应届毕业生,新入职人员主要集中在26—30岁 [4] - 行业地理覆盖广泛,地级行政区划单位覆盖率达92.1% [4] 服务效能与数字化转型 - 87.6%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机构开展转让、许可服务,42.5%开展商标品牌培育服务,服务需求向成果转化端转移 [5] - 数字化工具在服务效率提升和质量管控环节的应用不断深化,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 [5] 政策监管与规范发展 - 政策层面推动出台《专利商标代理服务采购需求标准》等文件,强化质量导向 [5] - 监管层面完善“触发式”监控机制,各地共作出罚款、警告200余件,累计罚没1100余万元 [5] - 信用层面开展商标代理信用评价试点,提升行业透明度 [5] 北京地区发展亮点 - 2024年北京市专利授权量19.97万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1.96万件,全市发明专利有效量达66.3万件 [7] -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59.81件,稳居全国第一 [7] - 截至2024年底,北京市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达9000余家,专利代理机构1206个,占全国1/5,执业专利代理师1.4万人,占全国36% [7] 北京服务能力与国际合作 - 经北京市专利代理机构获授权的专利量达102.16万件,经商标代理机构代理并获注册的商标量达94.61万件 [7] - 北京中关村国际知识产权服务大厅汇聚130家国内外优质服务机构,与12个境外行业组织合作设立国别科技服务工作 [8] - 会议发布《北京市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行动方案》等重要成果,并签署国际合作备忘录 [8]
2025服贸会|知识产权服务业规模稳步扩张,服务效能与发展环境双升级
北京商报·2025-09-11 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