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概况与规模 - 2025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于9月11日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开幕,集中发布4100多项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和3600多条企业技术需求,组织4000多家企业与专家教授等进行对接洽谈 [1] - 江苏连续3年召开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旨在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聚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1] - 两年来江苏举办各级各类产学研对接活动3000多场次,达成合作1.3万余项,投资额达1260亿元,去年与中国科学院合作项目营收达1545亿元,连续19年居全国第一 [8] 前沿科技成果展示 - 大会展示200余项标志性成果,包括入选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的3项成果、7000吨级深远海绿色智能技术试验船模型及国内首台10MW纯氢燃气轮机整机等创新成果模型 [1][2] - 南京大学团队展示“界面光热盐湖提锂装置”,利用太阳能实现被动式提锂,技术能耗极低且不占耕地,未来有望实现工业化应用 [2] - 无锡远也科技研发全球首款柔性轻量级可穿戴外骨骼机器人“瑞领”肌肉外甲,仅重3公斤,能为下肢功能性障碍患者提供评估与个性化训练 [3] 农业与生物科技突破 - 南京农业大学展示菊花优质种苗生产技术、杀菌剂氰烯菌酯新靶标的发现及其产业化应用、基于磷石膏固废的菌矿肥复合土壤调理剂等农业创新成果 [2] - 南京农业大学带来梨子新品种“宁虹”及尚未命名的新品种“150”号 [2] - 南京江北新区生命健康办与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江苏艾玮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约,开展人体器官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6] 高新区协同发展与重大项目签约 - 大会设置4个对接专场活动,在高新区新质转型行动暨“双高协同”创新发展专场发布《江苏高新区独角兽企业评估结果》和《高新区新赛道应用场景清单》,应用场景机会清单和能力清单各25条,覆盖六大未来产业方向 [5] - 专场活动中32个总合作经费超22亿元的重大产学研合作项目签约,其中12个属于“双高协同”合作项目 [5] - 江苏出台关于“双高协同”的实施意见,确定18家国家高新区与37所高校结对试点,61个省级以上高新区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175所高等院校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 [5] 企业高校合作与技术应用 - 南京埃斯顿酷卓科技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签约“面向汽车智能制造的人形机器人整机设计及智能柔性操作技术研发”项目,总投入2000万元,实施周期为3年 [6] - 无锡高新区与中国药科大学签约设立2亿元的“双高协同”成果转化基金,江苏智疆航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西安交通大学签约共建智疆科技—西交大低空智造研究院 [6] - 香港理工大学航空系助理教授文伟松团队孵化“安全可信与AI驱动的智能无人机清洗建筑外墙系统”,旨在解决高层建筑玻璃幕墙人工清洗的痛点 [7] 技术场景化与产业生态 - 思必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连续3年参会,展示自研的高端吸顶麦克风系统,并寻求与环境类设备厂商合作以探索多元化应用落地场景 [8] - 丹阳慧创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第二次在大会展示脑电帽等创新成果,公司董事长表示投资机构非常关注大会以发现优质项目,去年会后即有投资机构商谈融资 [8] - 省政府设立的省级基础研究专项资金从去年的24.8亿元增至今年的26.8亿元,以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 [3]
4100多项科技成果拉满“创新浓度”
新华日报·2025-09-12 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