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这座桥,越走越宽广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09-12 06:43

赛事概况 - 第二十四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全球总决赛在福建平潭落幕,德国选手柯夏安获得全球总冠军[4][5] - 赛事吸引来自134个国家和地区的155名参赛选手及131名观摩选手参与,被称为全球中文“奥林匹克”盛事[6] - 全球决赛在北京、福建两地举行,赛程为期20天,包含“过桥积分赛”、晋级赛、半决赛和总决赛等多轮角逐[7] 赛制创新 - 总决赛设置5轮赛制,创新引入辩论、脱口秀等形式,全面考核选手的语言运用、思辨能力与艺术创造力[7] - 第一轮“融创未来 美美与共”以5段融合人文艺术与智能科技的跨界表演秀为题面,选手需完成古诗理解、语义辨析等题目[8] - 第二轮“妙语连珠 笑宴八方”要求选手围绕热点议题进行120秒脱口秀表演,评委根据语言、内容和感染力打分[8] - 第四轮“新秀争鸣 字字珠玑”为辩论题,辩题为“当代文明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坚守文明独特性还是追求文明交融性”[9] 文化体验活动 - 赛事以“阅见福建 阅见中国 阅见未来”为主线,带领选手深入北京、武夷山、泉州、晋江等地进行沉浸式文化体验[10] - 选手在北京体验故宫、“鸟巢”、“水立方”等标志性建筑,并与奥运冠军对话,感受中华文明与时代力量[11][12] - 在福建南平市五夫镇,选手参与采青制茶,近距离领略“超级稻”拔节生长,了解乡村全面振兴[13] - 在泉州体验少林功夫、簪花围、南音等7项世界级非遗和36项国家级非遗技艺,共织文化纽带[13] 科技与传统融合 - 赛事表演环节融合太极和说唱韵律,并由机械臂舞动旌旗配合京剧表演,体现传统与现代的交织融合[4][8] - 选手参观泉州九牧的“黑灯工厂”,感受全自动化带来的极致效率和中国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创新突破[14] - 在福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与中国青年学子面对面,进行科技与语言、文化与智慧的“双向奔赴”[14] 国际交流与影响 - “汉语桥”系列中文比赛自2002年首次举办以来,已累计覆盖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吸引180多万青少年参加海外预赛[16] - 赛事每年吸引全球观众达上亿人次,旨在促进各国中文学习者友谊,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青春力量[16] - 赛事设置交换徽章等特别活动,鼓励选手友好交流互动,探索多元文化,选手表示比赛意义远不止于名次[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