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书籍《管理者为何重要》挑战了流行的“无老板公司”叙事,论证科层制和管理者在现代企业,尤其是在技术快速变革的人工智能时代,依然具有关键作用和有效性 [4][16][17] 扁平化组织的现实审视 - 所谓的“无老板”或扁平化组织,通常仍存在承担最终裁决角色的个人或团体,组织层级的减少并未导致老板的消失 [8] - 扁平化可能导致企业内权力集中度不降反升,因为一部分原本属于中层管理者的权力被转移给了老板 [8] - 对协调与合作的需求会在权力真空中催生非正式小团体,擅长社交的成员成为核心,这并非真正的管理者缺失 [9] - 即便在高度扁平化的组织中,其组织架构和初始规则仍需管理者设计,例如维基百科的底层代码和运行模式是事先设定的 [9] 科层制的有效性辩护 - 没有证据表明科层制在收集和处理外部信息方面会系统性落后于扁平化组织,信息流的构建和回应仍需科层制保障 [12] - 科层制内部的信息流在辅助协调、合作和决策方面可能更具优势,尽管流动速度可能较慢 [13] - 信息技术在降低市场交易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企业内部的协调成本,使更多活动可整合进企业 [13] - 科层制企业出现并广泛传播于技术变革剧烈的历史时期(19世纪中叶至一战前及一战後),证明其适应变化的能力 [13] - 科层制并不抵制创新,其内部分工可能提高创新效率,在推进创新项目的能力和质量上可能更具优势 [14] 管理者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关键作用 - 组织本身是一个状态,需要管理者将其转化为“组织起来”的行动,这在外部条件快速变化的时代至关重要 [16] - 科层制在企业内部实现了协调、合作与决策的分工,将管理职能赋予有比较优势的群体是分工的自然结果 [17] - 科层制允许管理的动态调整,通过动态授权(角色职责快速调动、决定被推翻、责任被剥夺)来应对外部瞬息万变的条件 [17] - 扁平化本身是通过授权实现的,这恰恰是管理者行使权威的过程,证明了管理者的重要性 [18] - 管理者是在灵活外部条件与稳健内部体系之间的平衡者,是连接企业组织与市场秩序的纽结 [18]
“无老板”和“扁平化”的未来可行吗?
虎嗅·2025-09-12 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