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以建筑语言寻找跨文化共鸣(侨界关注)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09-12 07:51

二〇二三年,万丽莎(前排右五)作为主创设计师之一,在上海参与老洋房改造项目设计落地仪式。受 访者供图 一年后,在家庭影响下,她选择赴法国波尔多大学读商科预科。"当时有点浪漫主义,一个法国朋友热 情推荐家乡波尔多,说那里有大海、森林和红酒,我就来了。"初到法国,她觉得像是与梦想终于见 面。"法国的节奏很慢,正是这种慢,让我能真切体会当地的文化气息与生活习惯。"她说。 2014年,她考入波尔多大学经济管理专业。但在读预科期间,她的内心却愈发动摇,她常常听到身边朋 友分享各自的专业,他们说起所学时眼里发光,课余仍热衷阅读相关书籍。相比之下,经济学并未让她 生出同样的热爱,甚至被朋友调侃:"连买东西都不会还价,怎么可能真心喜欢经济学?" 正是在这一时期,她从一个法国老奶奶口中第一次听说了景观设计专业,她了解到原来艺术不只是绘 画,它还可以通过人与自然、人与空间的关系展开。那一刻的心动,促使她不断去听建筑与艺术的公开 课,翻阅书籍,尝试走近这门学科,并最终决定退学,转向建筑学习之路。这一选择得到了波尔多大学 老师的支持,甚至为她写下推荐信。 为准备作品集,她花了大半年时间。过程中,她收获了许多帮助:她的法国朋友请父亲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