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融合扩大体育消费空间
经济日报·2025-09-12 08:02
行业核心观点 - 体育产业正通过场景融合与跨界创新加速释放消费潜力,产业总规模从2023年的3.67万亿元预计增长至2030年的超7万亿元,年均增速超10% [3] - 废旧厂房等城市空间改造为运动场馆成为新趋势,政策鼓励利用工业厂房、商业用房等打造体育运动空间以增加供给 [1][2] - 体育赛事具有强大的消费拉动效应,能撬动吃、住、行、游、购、娱等多场景消费链条,实现乘数效应 [2] 体育场地设施现状与供给 - 全国体育场地面积截至2024年达到42.3亿平方米,较"十三五"时期末增加11.31亿平方米 [1] - 体育场地质量仍有提升空间,存在闲置、人满为患或设施年久失修等问题,需通过科学规划与运营盘活资源 [2] - 政策支持挖掘城市"金角银边"空间,配建"小而美"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 [2] 体育消费潜力与拉动效应 - 体育消费涵盖运动装备、场地租赁、赛事门票等,其中赛事能实现"一日比赛,多日停留"和"一人比赛,多人消费"的效应 [1][2] - 2025青岛马拉松赛事拉动综合消费达3.49亿元,"苏超"单场上座超6万人,带动江苏全域多场景消费380亿元 [2] - 除直接体育消费外,赛事流量能延伸消费链条,促进更大范围的消费 [2] 产业融合与创新趋势 - 体育场景与商业空间深度融合,通过"体育+"模式在商业综合体、景区等引入健身与赛事业态,做好流量引入和留量经营 [3] - 体育场景与数字技术有机融合,提供智能化、定制化体验,如"体育外卖"、MR躲避球、模拟飞行、无人机足球等新消费模式 [3] - 跨界融合是释放体育消费潜力的关键,而非简单项目叠加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