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工智能拓展服务消费新场景
经济日报·2025-09-12 08:09

政策背景与行业重要性 - 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将“人工智能+”消费提质作为重点行动进行部署 [1] - 2024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56.7%,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6.2% [1] - 服务消费领域面临优质服务供给不均、个性化需求难以满足等深层次约束 [1] 人工智能赋能服务消费的维度 - AI基于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技术,提供高度拟人化、精准化的交互服务,催生消费新意愿,例如电商平台的虚拟试妆、虚拟试衣技术 [1] - AI创造出过去无法想象的服务品类,开辟消费新领域,例如文旅消费中的AI导游、VR虚拟漫游等沉浸式体验项目 [2] - AI通过优化供应链、预测消费趋势、精准营销、动态定价等方式,显著降低服务成本和价格 [2] - AI促进不同服务业态的交叉融合,催生“服务+”新模式,如“汽车+娱乐”的智能座舱、“零售+餐饮+体验”的智慧门店 [2] 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 AI训练和应用高度依赖高质量数据,但目前数据孤岛现象普遍,限制了模型训练的广度和深度 [2] - 信息茧房、算法歧视、隐私泄露等问题制约服务消费领域的健康发展 [2] 行业发展的关键路径 - 完善法治保障,建立健全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相关的法律制度,加大数据安全相关法律的执法力度 [3] - 建立安全可控、普惠公平的数据要素流通体系,促进数据资源的合法合规共享与利用 [3] - 企业、科研机构需加强产学研协同,重点突破AI在理解复杂语境、产生共情互动等方面的技术瓶颈 [3] - 深入挖掘医疗、养老、教育、文旅等关键服务领域的痛点需求,开发能创造核心价值的AI应用 [3] - 需将技术与真实消费需求、特定服务场景深度适配,实现从“可用”到“好用”“爱用”的飞跃 [3] 生态构建与社会协同 - 主流媒体应承担普及AI知识、提升公众认知的社会责任,营造懂数字、善科技的社会氛围 [4] - 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需开展面向老年人、低收入群体等重点人群的普惠性数字技能培训 [4] - 中小学需开设数字素养通识课程,提高数据伦理、算法思维等软性能力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