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核心内容 - 书籍《我是寨子里长大的女孩》是一部个人成长史,记录了两代彝族乡村女性的生活 [1][6] - 作者通过写作重新梳理成长经历,实现自我疗愈,并将困扰自己的情绪通过文字表达后得以冷静旁观 [6] - 写作风格坦荡敞亮,不隐藏不虚构,认为对自己说谎会使自己难受,这种真实感是形成其风格的原因 [11] 作者背景与经历 - 作者扎十一惹1990年出生于云南偏远高寒山区的彝族村寨,7岁开始学汉语,通过接受高等教育走出寨子 [3] - 大专文秘专业毕业后,在云南边境小城电视台担任社会新闻记者8年多,参与过暗访黑中介、传销组织等高风险报道工作 [3] - 工作七年后因怀念乡村生活及健康原因辞去体制内工作,战胜惊恐障碍,并于2023年结束婚姻回到寨子 [3] 创作过程与动机 - 创作契机源于在豆瓣发表的《大专课堂上老师教我们洗澡》一文,获得超过100万次点击量,后被出版社编辑发现并邀约成书 [1][11] - 为完成非虚构写作,作者主动与女性长辈交谈,通过倾听记录她们自发讨论的内容 [11] - 在写作过程中重新审视与母亲的关系,放下了过去的意见,能够更冷静地观察和理解母亲的生活 [12] 当前生活状态与心态转变 - 目前过着简单的生活,微信仅有34个联系人,日常活动包括带狗散步、生火煮饭、早睡早起 [4] - 心态转变源于年龄增长、阅历增加以及疫情的影响,从信奉“成功学”转变为关注生活本身,认为成功很虚幻 [9][14] - 疫情后认识到现代生活易碎不确定,而乡村生活更确定平和,自然对人无条件包容,使其心态更稳定 [9][14] 作品社会反响 - 书籍内容虽基于个人经历,但引发了广泛共鸣,许多读者反馈有相同困境,使作者感到被陪伴和不孤单 [19] - 作品对读者产生了疗愈效果,在上海书展等场合有读者因感动而落泪,作者认为这是人类特有的浪漫连接 [19] - 书中记录了彝族传统婚俗的变迁,如过去残忍的“摔碗仪式”已被摒弃,婚礼现已成为真正的喜事 [18]
一位工作狂女孩重新回到了寨子
第一财经·2025-09-12 10:48